阅读记录

第113章 同行是冤家[1/2页]

俗艺大师 就为活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五子在跟奎爷深谈一次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开了窍,竟然真的开始沉下心来稳稳当当地跟着奎爷学东西了。
      五子不但要学二人转的更深层的功夫,也要学怎么看人识人,还要学人情往来和交际的套路。
      奎爷不但把自己压箱底的二人转功夫尽数传授给了五子,也把自己这大半辈子打拼积累的种种经验倾囊相授。
      直到这时候,五子才开始打心底里心疼自己的小师弟徐不凡了——当年徐不凡刻苦练功的时候,他多半在旁边打秋风,哪里能想到真的实打实地练这些,竟然是这么辛苦?
      五子本来就聪明,很多东西一点就透,缺的就是稳扎稳打的心态和反复锤锻的勤奋耐力而已,现在这方面上补齐了,进步十分神速。
      就在奎爷紧锣密鼓地暗中安排两个徒弟人生之路的同一时间,省城繁华的文化街上,也正发生着一件影响深远的故事。
      这事儿得从东风剧场的对手——兴泰茶楼——说起。
      东风剧场老板名叫李健,兴泰茶楼老板名叫赵丰年,两个人曾经都是国营剧团的优秀职工。
      后来,国营剧团拆解,李健被上级领导看中,把剧团转型成了东风剧场,国营剧团成了半国营半私营的剧场。再后来,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企业纷纷转型,他就东拼西凑了一些原始资本,把东风剧场盘了下来,自己做起了老板。
      他这么做,一半是看好剧场的发展前景,一半是出于对老剧团的情怀和对这行的热爱。
      李健一直秉承绿色正剧演出,让东风剧场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省城首屈一指的顶尖剧场。名声在外,如日中天。
      而赵丰年就不一样了,国营剧团兴盛时期,他就跟李健互相看不对眼。
      后来李健接手国营剧团,成立东风剧场的时候,基本把原来国营剧场的演员都留下了。但也有不愿意留下的。
      赵丰年就不想留下,干脆离开了剧团,自己走出去谋求发展。
      赵丰年在唱戏上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头脑灵活,出去之后赚了不少钱。后来也不知道他从哪里跑回省城来,盘下了省城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剧团,开始为各个剧团培训学员,也算是混得还可以。
      可是,赵丰年这个人野心很大,总是不知道满足,也可能是以前穷怕了,总想多多地赚钱,结果学费越来越高,最终培训学校差点儿被他的贪婪给弄关门了。
      也幸好遇到了改革开放,茶楼剧场兴起。赵丰年看李健的东风剧场弄得有声有色,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把自己半死不活的培训学校卖了,用这笔钱盘下省城一个老茶楼,改名叫“兴泰”,也做起了茶楼剧场生意。
      只是,赵丰年唱戏行,做生意还不够火候,以前他赚钱,也是自己亲力亲为登台唱戏,但现在做了茶楼老板,赵丰年这个老板哪能和那些走场子的一般。
      兴泰茶楼在经营初期效益始终上不来,每个月底一盘账,都是入不敷出。
      这样下去哪能行,赵丰年急得团团转。
第113章 同行是冤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