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鹤一行人在成均馆的文庙,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到处都是熟悉的建筑和华夏的方块字,这不禁让蓝鹤三人再次震撼于华夏先祖优秀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尽管在当今华夏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华夏先祖的优秀文化是落后的,迷信的,反而对西方文化极力的推崇。但是也有很多象蓝鹤他们一样的华夏文化的实践者,他们有着浓厚的华夏文化情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实践并推广着优秀的华夏文化。
大家很快就参观了成均馆的文庙,一路上金社长对高丽能够保持这么完整的文庙,是非常自豪的。蓝鹤他们从金社长讲解,有关成均馆文庙介绍的语气和神态中,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位老人家的自豪感。可是让蓝鹤感觉有点哭笑不得的是,这位金社长引以为豪的成均馆文庙,不过是当年高丽人学习华夏文化的一个历史见证。
听着金社长一路上眉飞色舞的介绍着成均馆文庙的来龙去脉,这让蓝鹤觉得他太过于注重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领会华夏儒家的真正精髓。蓝鹤知道自己的国家,曾经因为一些历史上的原因,导致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文物以及一些地标性的古建筑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让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华夏的优秀文化已经随着这些文物和古建筑的毁灭,而一起消亡了。
蓝鹤对这种片面的悲观观点,从心里是不赞成的。因为这些古建筑和文物,只能说是华夏优秀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但是因为华夏优秀文化的代代相传,这是根本不可能被毁灭的。华夏文化之深入人心,是在勤劳勇敢的华夏人民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深入到华夏人的种族遗传基因中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华夏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韧性,这才让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几次外族入侵华夏,结果却被华夏文化同化的历史现象发生。华夏文化生命力之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在参观完成均馆文庙,赶往南山谷的韩屋村的路上。金社长仍旧滔滔不绝的讲述着高丽,是如何完整的保存着祭孔大典的完整礼仪,高丽人称祭孔大典为释典礼。蓝鹤听到金社长始终沉浸在华夏文化的表面文章上,而沾沾自喜,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让金社长能够更清醒的认识到华夏文化的本质内涵。
于是他向金社长说道:“金社长,成均馆的参观,让我们见识了你们高丽人,竟然能够如此完整的传承下来,这种严谨的传承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惜我们华夏,因为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把这套祭孔大典代代相传,真的是要感谢高丽人民对华夏文化典礼的保护。但是这些所谓的典礼和礼仪,仅仅是华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华夏文化真正的深层内涵,照样是在我们华夏源远流长的,我们华夏文化的真正内涵,并没有因为仪轨的缺失,而随之湮灭了。反而因为古典礼仪的确实,让善于适应变化的华夏文化,变得跟当今社会更加贴近了。
谈到华夏文化,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在这些曾经的礼仪规矩上吹毛求疵。而是要深刻的领悟华夏古圣先贤们的真知灼见。比方说,我们要想悟入儒家圣人的知见,首先需要好好研读的研读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而想学好《易经》则离不开人们对八卦的理解。”
本来有些洋洋自得的金社长,听到蓝鹤这样讲,让他一下子感觉有些清醒了过来。这位精研华夏文化的高丽长者,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华夏文化情结。可是听到刚才蓝鹤的话,让他心里忽然感觉好像自己这么多年在研究华夏文化的过程中,确实有点过于注重华夏文化的表面文章,而对华夏文化的真正内涵,确实没有更深入的领悟。
这位金社长也确实是一个心性豁达的人,听到蓝鹤这么说,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虚的说道:“蓝鹤先生,您刚才讲的实在是太对了。我对华夏文化的理解确实仍旧停留在表面上,对其更深一层的内涵实质确实没有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对《易经》,因为它的深奥难懂,所以我也就知难而退了。既然今天蓝鹤先生您提到易经八卦,我恳请先生不吝赐教。”
蓝鹤本来这样讲的目的,是为了不让金社长以为华夏人对华夏文化的真正传承已经丢失了。所以才大概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可是没成想这位金社长竟然直接向自己请教起了易经八卦方面的内容,这让蓝鹤一时感觉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讲起。
唐云枫见蓝鹤没有马上回答金社长的问题,知道蓝鹤应该是在思考怎么讲呢?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氛围,这位善解人意的姑娘,笑着对金社长说道:“金社长,您提问的这个问题,可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华夏自古以来,解释易经八卦的书,可谓是汗牛充栋。蓝鹤师兄,想要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着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唐先生见唐云枫在为蓝鹤结尾,老先生也附和道:“金社长,其实云枫讲得非常在理,想把易经八卦真正的高度概括出来,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华夏很多专门研究周易八卦的学者,也感觉解释起来破费周折。蓝鹤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只需要把你对八卦的理解,大概讲一下就可以了。”
蓝鹤知道唐云枫父女这是在给自己减压,因为毕竟让人一下子高度概括一下周易八卦,确实是不太容易。他感激的看了看他们父女二人,同时眼神坚定的说道:“既然金社长想听一下我对周易八卦的理解,那么我也试着揣测一下圣意,谈一下我个人都周易八卦的浅见,不当之处请金社长多指教。”
金社长知道华夏人一贯都是谦虚谨慎的,就算是对一门知识异常精通,通常也会非常谦虚的说自己是一知半解。所以,金社长马上真诚的回答道:“蓝鹤先生,您太谦虚了,我非常期待能够听到您的高见。”
蓝鹤见状,也不再继续说一些没营养的客套话,只见他略微沉思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曾经记得华夏儒家有这样一句话‘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之;夫子之言性与天命,不可得而闻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华夏真正的儒家文化,也是分显学和隐学的,所谓的显学就是修身养性之法,而所谓的隐学则是真正的儒门心法之命功的范畴。
当然今天,我不想谈论儒门心法的命功修学。主要是想让金社长知道,华夏文化是分为显
第175章 蓝鹤说卦(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