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章 “此去一千年,气数始旺[1/2页]

旷世烟火 陈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说嘉宁县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以瓯江为界,嘉宁踞江北,而江南的东瓯城、这个始建于晋代的千年古城,也是沿山而建,小小的东瓯城里,就有9座山。据说1600多年前,晋明帝太宁元年决定修建郡城时,恰巧有一个名叫郭璞的跨界奇才客寓东瓯,故请他“为卜郡城。”
      年少的徐若空很奇怪这位设计了东瓯城的郭璞,并非东瓯土著,而是山西闻喜县人。当他怯生生地跟着姐姐第一次从麻行码头踏上东瓯城的时候,他越发好奇当年郭璞怎么会选了这么一个多山的地方来建城。博学的姐姐告诉他,当年郭璞头衔众多,他是文学家、大学者,注释了《尔雅》、《方言》、《楚辞》、《山海经》等;他是官员,曾任尚书郎、记室参军;他是道教神仙,《神仙传》、《洞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道书都封他为水仙伯。
      听了姐姐的介绍,徐若空瞬间对那个“好古文奇字,妙阴阳算历”的郭璞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他当然知道此刻的姐姐没有心思游历东瓯城里的九座小山,但是,毕竟知道弟弟还是个孩子,大姐不忍心阻止弟弟的无限好奇心。徐逸锦将脑子中尘封多年的史料搜了搜,然后告诉徐若空,当年郭璞建城前为选址,登上瓯江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刚好有一座叫“华盖”的小山锁住斗口,对父老乡亲说: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此就建城于山,东瓯城也被叫做“斗城”。
      为了使天上人间心心相印,郭璞还在城里的地面凿了二十八口井,对应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据说选址奠基完成后,面对“西居”、“南市”、“东庙”、“北埠”的宏伟蓝图,郭璞曾豪情满怀地预言:“此去一千年,气数始旺。”
      想到这一句,再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两个孩子,徐逸锦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这东瓯城内‘旺字何在?也许我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吧!”
      发出这一感叹时,徐逸锦已经和自己年幼的弟弟徐若空、女儿木念初安顿在东瓯城内的一座曾经名噪一时的园子里,那座园子名叫“涉园”,曾经是徐逸锦外婆的娘家。
      徐逸锦小时候,每年夏天放暑假,父亲总会派家里忠心耿耿的老仆人老戴去上海将徐逸锦接回老家霞枫,消几日暑气后,便会将她送到东瓯城里自家的商号里。在东瓯城里,虽然徐家也有自己的园子,但是,徐逸锦还是最喜欢住在外婆的娘家。徐逸锦的外婆姓周,周家祖上在清嘉庆年间时,在东瓯城里圈地17亩,建起了这座当时堪称浙江最大的民宅园子。周宅南北有河,正门叫谢池巷,是为纪念晋代在东瓯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而建,后门叫府学巷。后门对岸,就是周氏大祠堂,祠堂前有一对大石狮,祠堂内的栋柱要两人合抱,足见当年周家祠堂的气势宏伟和周家的巨大财富。
      每年夏天,徐逸锦总要走进外婆娘家那铺着厚厚的青砖的巨大的门厅,大门的横梁上有一块藏青石匾,上刻“涉园”二字。外舅公说,这“涉园”,是取陶渊明《归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在童年徐逸锦的眼中,这“涉园”就是人间乐园,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房子,可以和表兄弟姐妹们有捉不完的迷藏。
      周家大屋纵深五进,每进有正屋七间,边置轩房,共设大小中堂36个,光道坦(院子)就有30个。东侧叫驻春园,西侧就叫涉园,园内有大花厅,悬挂一个大大的匾额,上面写着“种莲池馆”,外舅公非常喜欢知

第59章 “此去一千年,气数始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