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7章 她仿佛遇见了一位久别的风雅卓绝的大先生[1/2页]

旷世烟火 陈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逸锦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清晨,她会站在大桥镇中学的校园里。
      与一般的乡镇中学直接将镇里唯一的一所中学以镇名来命名不同,大桥镇的中学不叫“大桥中学”,而是有一个非常别致的校名,叫“济安中学”,当年日本战机没有炸毁的这所嘉宁名校,历经世事沧桑,却依然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的文脉风骨,站在校园里,徐逸锦仿佛自己遇见了一位久别的风雅卓绝的大先生。
      没错,“济安中学”当年曾经群英荟萃。抗日时期,东瓯城沦陷,城内各名校停办,为避乱,城内文人名士扬帆渡过瓯江,走过菰江大桥,再走进菰江腹地。除了北边面向瓯江,这里三面山脉连绵起伏,其中靠近菰江大桥的一座青山恰如凤凰栖息,斯文温驯,故名凤凰山。这学校就背靠凤凰青山,前方平畴辽阔,菰江水弯弯如白练、涓涓细流向东方。早年这学校只是一座乡间小学堂,何为“济安”?因中学创办于抗战期间,学校师生即有“与时共济艰难、同创平安盛世”的宏图大志。当年的“济中”不仅名师群英荟萃,更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可谓桃李竞秀。那时抗日战争正趋激烈,中华大地烽火漫天,炮声隆隆,人民水深火热,流离失所。但嘉宁菰江的山旮旯里,济中校园内,却传出朗朗书声,看不到乱世凄凉狼藉的惨状。相比之下,这里犹如一处世外桃源,绛帐弦歌不断,一番清平景象。
      此刻,徐逸锦站在这里,停课已久的学校才刚复课不到两年时间,当年的那些桃李文萃早已在岁月的河流里湮灭,但是,校园中的几棵老梧桐树,好像几位老寿星,在向人们诉述着当年的一切,也在由衷欢迎眼前这位怀抱一颗虔诚之心的新老师。
      那一日,在送走了执意要回洞天岛的弟弟徐若空,徐逸锦在菰江边徘徊了好久。她不敢直视弟弟的眼睛,她不知该如何安慰弟弟,她愿意承受命运给她的任何磨难,也舍不得让弟弟承受这么大的委屈。她想不明白,为何到了现在了,还是逃不开宿命。让她有点意外的是,阿空表现出来的那种豁达和坦然,远远超乎她的预料,倒反是他不断地安慰徐逸锦:“大姐,没事的,不上大学的人多了去了,大家不都是过得好好的吗?八仙岙到现在还没出过大学生呢,这下干脆了,我回去,可以安心做我的贝雕了,本来我在贝雕上就有新思路等我去尝试呢。放心吧,姐夫回来和你团聚,我有彩霞呢!你就等着喝我和彩霞的喜酒吧!”
      徐逸锦无限惆怅地送别了弟弟,正在菰江大桥的桥头慢腾腾地走着。眼前传来陈支书有点焦灼的呼喊:“徐老师,您在这里啊,总算找到您了!快跟我去镇里,镇里领导有要紧事找您呢!”
      陈支书带着满脸疑惑的徐逸锦急匆匆地迈进了大桥镇镇教委的大门,里面有一位干部一见她,立马站起来握住了她的手说:“这就是培养出高考状元的徐老师啊,久仰久仰!”
      原来,镇教委接到上级通知,国家将第二次新高考的时间定在了今年夏天的7月7、8、9三天,但是,接下来的高考增加了一个考试科目,那就是要考英语了。时间这么紧,镇里的中学正在到处物色英语老师,可是一下子找不到,正着急呢。刚好一次会议上,陈支书把家里的外甥考上大学的情况说了一下,顺带介绍了家里那个神奇的徐逸锦老师,还将她培养出高考状元的的情况也说了,镇教委的干部们一边听,一边不断地发出“哦哦”声:“哦~,原来就是那个高考状元啊,哦~,原来就是他姐姐教的啊……”
      于是,在这个历来崇善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山间小镇,春节过后,徐逸锦即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大桥镇那座曾经文萃绝代的济安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了。
      这个除夕之夜,鞭炮声从菰江大桥的

第107章 她仿佛遇见了一位久别的风雅卓绝的大先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