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瓯城的梅雨季来得特别早,杨梅还在并不高大的杨梅树的枝头像一颗颗愣头青挺立着,根本还没有转红的意思。往常,每年到杨梅快红得发紫的时候,东瓯的梅雨季才正式到来,但是,今年这时候,淅淅沥沥的雨已经下得让人感觉到连自己都快发霉了。
按理说,这样的天气,人们的心情大抵都不会太好,但是,今天,对于邹庆放来说,却是个可以放开来喝几杯的日子,如果不是银行的基建办李少文主任点名要带广东来的合作伙伴去尝一尝东瓯最有特色的“九仙楼”的地方美食,邹庆放是绝不会踏进楠峰集团旗下的产业一步的,这一点,他还是很佩服叶欣欣,她满不在乎地说:“你在乎什么,我都没在乎没有去我们家的‘阿铭酒楼!只要这次大事能成,还在乎这点小事!”
邹庆放有的时候真的很佩服女人,虽然徐老师和叶欣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女人,但是,有时候,她们的想法还真是邹庆放觉得自己所想不到的:女人真是奇怪的生物!
自从邹庆放和楠峰集团分了家之后,他偿还了在西部廉价鞋市场的亏空以及包括徐老师的弟弟徐若空在内的所有债务之后,手头已经所剩无几了。也许“要挣大钱”就是邹庆放天生骨子里的东西,他绝不甘心自己做一个只能满足温饱的小市民。当叶欣欣向他描绘了在东瓯城起高楼大厦的宏伟蓝图时,他欣喜万分,因为凭着邹庆放敏锐的商场洞察力,他知道,土地和高楼,将是东瓯最火热也最激烈的资本和财富的战役!
于是,很快,一家叫“新茂”的房地产公司横空出世,除了邹庆放和几个原来一起做中西部低端鞋革市场的“鞋佬”,控股人就是叶欣欣,因为大家知道,这家“欣茂”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叶欣欣背后强大的爹,凭着不齐全的材料,那是不可能从动意到审批,一路绿灯如此顺利通达。但是,他们想不到,机遇竟然如此飞快就来临了,虽然,他们的很多资质和手续还是没有齐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瓯的老城区已经承载不了快速发展的赞新的一切,比如人口、住房、新商业。东瓯地处东海之滨,是瓯江的入海口,风从东方来,在东瓯人的眼里,紫气东来,是最好的风水,因此,东瓯的新城就向城市的东面迅速扩张。于是,城东原来的大片空地很快就成了开发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短短几年,就崛起了学校、医院和大片的商品房。比如,著名的东瓯爱国人士何朝育夫妇就跨过海峡,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满腔的乡愁,化作了“育英”两个字,在东瓯城的东部新城,捐出善款一个多亿,在东瓯新城建成了以“育英”二字的系列建筑——“育英图书馆”、“育英大礼堂”、“育英儿童医院”,在雁山瓯水间,树立起乡情与爱的丰碑。
这一切,更加带动了东瓯民间资本对东部新城房地产的投资热情,一时间,本土的房地产公司迅速冒了出头。
夏商周
第175章 他觉得那股不可名状的力量叫做“家族使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