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宫中,秋风悄悄来临,吹起宫墙上的片片花瓣,吹起低垂的珠帘。
珠帘后面,凝神细读的曹妃没有看到,珠帘外望着她的晋王。尽管她已经到了中年妇人的年纪,可还是那么的丰润端庄。
晋王轻轻拨开珠帘,来到曹妃的身旁,端起书案上的一杯绿茶,递向她。
“别只顾着读书,看,茶都凉了!”
曹妃手捧着一本汉史,正读得精妙之处,听见晋王的声音,再抬头看见一杯茶已经送到面前,嫣然一笑,接了过来,起来让晋王坐下。
晋王伸手取过她手里的书,“又读汉史,这次夫人读到什么有趣的故事了?”晋王也不管这茶夫人有没有饮过,自己饮了一口,还好,茶还未冷。
“王爷,你也真是的,妾身饮过的茶怎么好让你再饮,待我去换杯热的。”曹妃忙抢了过去,转身就要换上新茶。
“不碍事的,我就爱喝你的残茶,真香。”晋王打趣道。
“王爷真是讲笑。”曹妃慎道,只得由他。
晋王翻了几页,他是军旅中人,兵书还读得几本,这些史类的他还不爱读,但他喜欢听曹妃讲,当故事听也不错。
“夫人,讲给我听听,拣有趣的。”他道。
“王爷,妾身到是真的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曹妃贤淑,连说话的声音也透着书卷气,听起来好听得很。
“妾身读到汉史,见有写麒麟阁一节,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入朝,宣帝见他股肱之美,令画师为他画了一幅画像,收入麒麟阁内。妾身想,王爷的英雄伟岸望之令人仰慕,如果生在汉时,定可令宣帝欣赏而如单于一样,作画像挂入麒麟阁。”曹妃讲起史书故事,神彩飞扬,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麒麟阁是汉代最著名的藏书阁之一,收藏的珍品奇多,据说装了七十大车,有很多人物肖像画。单于就是其中之一。
晋王听到曹妃如此夸赞自己,抚髯大笑道:“夫人过讲了,本王如何能与古人相比。”
曹妃听了慎怪地望着他,晋王虽然已过五十,但望之犹有崖岸之形,多年的兵旅生涯,令他并没有呈现出疲老之态,反而更加的成熟、睿智。
她于年轻时即伴在晋王身侧,二十多来来夫妻感情甚好,况且她与刘妃情同姐妹,王府里的生活比之其它荒淫的王爷府更加安静祥和。
这,也得益于晋王的爱惜与公平。
现在的亚子已经长大,与晋王爷越来越像,当她看着夫君,亲情堪比年轻之时的爱意。
此时,谈到画像,令她想到一事,“当年单于尚且画像,王爷,马上就是你的大寿之日,你何不也令画师画上一幅,张挂于大殿之中,一来讨个彩头,二来也好让群臣瞻仰。”
晋王抚须颔首道,“夫人说得极是。”欣然同意。
再说普宁与素依两人悄悄离开镇州,来到晋阳,在一场大雨来临时走到了晋阳的街头。
普宁与素依两人撑着油纸伞,?着没膝的水来到一家客栈。
她们刚进入晋阳,就遇到这场入秋以来最大的暴雨,眼看干旱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水泽,平坦的路面也变得泥泞难行,幸好前面这家客栈的金字招牌,被素依远远望见。
两人踩着烂泥,脚底湿滑滑地来到客栈门口,站在屋檐之下,才收起油伞。里面的伙计正在发愁没有客人,忽然看见有两位女客,忙堆出满脸笑,迎了出来。
进得门内,普宁才发现店里空荡荡的,一个客人也没有。
伙计眼尖,打眼一看,就知道前面这位女客自有一种雍容贵气,后面拿着两把湿伞又背了一个大包袱的是个小丫鬟,但也穿得齐整。于是,对普宁又是点头又是哈腰极是殷勤。
两人要了一间上房,暂且住了下来。
雨没有停止的意思,她们一时无法出门,索性唤来伙计打来一盆热水,梳洗一番,又泡了一杯热茶,坐在大厅里静待雨歇。
街上有一人撑了一把油纸伞,淡兰色锦袍,看不清面容长相,独自一人走在雨里,显得格外的醒目。
普宁从开着的门口望着此人的身影,觉得眼前一晃,有个熟悉的东西映入眼帘,是他挂在腰间的玉佩。
那条龙形玉佩,没有被雨水溅上一滴,水落在上面就滑了下去,根本沾不上去。
她认得这个玉佩,这是父王在下诏赐封镜儿妹妹的时候,赐给她的一件宝物,特别的形制也让她这个不爱美玉之人,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了一番。
此时她一眼就认了出来。镜儿身边之物如何
第132章 应募画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