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九章 兵临城下[1/2页]

父子兵 洗澡我用舒肤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汤俊带着自己的营驻扎在洛阳已经一月有余,这段期间关于河南的局势只能用岌岌可危来形容而来。四月底,日军第十二集团军以三个师又两个旅向许昌发起进攻。守城的新编第二十九师只抵抗了一天便失守,日军第十二集团军旋以一部以平汉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日军部队在河南平原如入无人之境,剑指洛阳。
      日军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传来,驻扎在洛阳城内的总指挥部早已做好撤离准备,在汤俊等人到来的没几天,汤恩伯、蒋鼎文等一干高级将领就已逃之夭夭。汤俊对这些无能之徒嗤之以鼻,此前他就听到了一声风声,由于河南防线上的国军部队一溃千里的表现,美军中的一些人已经对国民党军部队的抗战能力产生了怀疑,史迪威与蒋委员长本已恶化的关系更是因此到了临界点。
      也许是考虑美军对国民政府的印象将会影响到日后的军事援助,亦或是,国民政府确实觉得这样的惨不忍睹的战绩无法给自己的国民一个交代,于是位于重庆的政府高层在蒋委员长得授意下,命令河南部队尽快发起一场反击,以配合第55军对平汉线实施袭击。
      接到命令,留守的27师副师长马上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将返攻的命令传达下去。出乎汤俊的意料,在他认为,一向贪生怕死的李振国居然主动请缨,请求出城担任返攻任务。为此副师长在会议上对这位表弟作出的壮举赞不绝口,就连汤俊也对其刮目相看,认为自己以前的看法有失偏颇,也许在民族危急时刻,人的血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于是几天后,李振国在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下,便带着整装待发的队伍出发了。
      一路上了,汤俊总是感觉心神不宁,觉得李振国此行一定有什么猫腻,这位大腹便便的团座大人,自从出发后,一直看上去信心百倍的样子,与之前溃逃时狼狈不堪的模样班判若两人。
      “也许,这位朱团长真的有什么锦囊妙计吧。”汤俊对自己说道。
      李振国所带的团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抵达了指定地点,此处位于洛宁县与宜阳县的交叉区域,是一处丘陵地带,这里是日军进攻部队的腰腹之地,上级命令他们在这里对日军采取防守反击,一来策应第五战区55军的行动,而来以解洛阳危机。
      汤俊的等人驻扎下来的第二天,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大早,老馍头带着他的排正和阵地上的部队交接岗哨,突然阵地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阵铃铛声,几名老百姓模样的人正牵着牲口往阵地走来。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壮实的五短身材,一脸络腮胡子,一双小眼睛不住地左顾右盼。他的头上戴着一顶脏兮兮的破毡帽,身穿蓝布长衫,腰围布腰带,还把长衫的前后摆撩起塞在腰带间,显得很金刚。另外四个牵驴的都是短衣打扮的精瘦年轻人,黑布裤腿高高挽起至膝盖,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正在和老馍头交接的国军少尉前去拦住他们,严肃地质问道:“站住!往哪儿走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去去去,离这儿远一点,不然一枪毙了你们。”
      为首的壮汉摘下帽子,朝少尉鞠躬道:“老总白生气,俺是附近庄子里的张财主家的家丁,俺们主人让俺们几个过来送些粮食来慰问下各位老总。”
      老馍头上前去上下打量了壮汉一眼,疑惑地说道:“不对呀,昨个俺们去附近的村子转悠过,没见着人呀。”
      这时少尉的连长赶了过来,问清了情况,便带着人前去查看了两辆驴车,果然见油布下都是装满白面、大米的麻袋,见没发现其他异常,连长面露喜色地说道:“这下好了,本来阵地上的粮食就不够吃,现在有人白送……”但在旁边少尉的提醒下,眼睛又瞬间警觉起来,用手指着壮汉,问道:“我们附近村庄都侦查过,没有发现过其他人,你是什么人?”
      壮汉赶紧又鞠了一躬,惶恐地说道:“老总白误会,俺们确实是附近村子里的人,只因前些日子小鬼子过来闹腾,所以俺们主人只好躲在了附近的山洞中。昨天得知贵军到访,是来打这小鬼子的,俺们主人深明大义,便拿出家中积蓄令俺前来慰问,老总可得手下留情,枉杀好人啊。”说罢,壮汉又从兜里掏出一把大洋塞悄悄塞进连长的口袋中。
      老馍头还想继续阻拦,但收了钱财的连长已经是喜笑颜开,自然不会再去为难这几名送粮食的庄稼汉。
      “不过,”连长左右权衡了下,说道:“这里是军事重地,禁止闲杂人等进入,你们就把这些粮食放下吧,待会儿我们给运进去。”
      “那好吧。”壮汉想了想答应下来,接着命令身后的人搬运驴车上的粮食。第二百五十九章 兵临城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