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兰州。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也是西北地区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坐落在黄河谷地当中。兰州既是一个地区政治中心同时又是一个大型的重工业城市,可以说,兰州与西安支撑着帝国西北的工业。
刘仁俊从北京西苑机场乘坐空34师的飞机经过数个小时的飞行来到了兰州机场。机场修建在兰州市北面的高原丘陵台地上,因为河谷地区多云雾、多积水、风向不稳定。
从飞机上下来,兰州警备区的邱林远中将就迎了上来,由于是秘密视察,刘仁俊要求严格保密,所以机场上并没有几个人。
“刘副总长好!我是兰州警备区司令员邱林远。”邱林远中将上前敬礼。
“啊你好啊。”刘仁俊赶紧还礼,“这次的视察还要多麻烦你了。”
“哪里哪里,刘副总长,请!”这个邱林远倒是话不多。
一行人进了八辆北京212型吉普车,然后马不停蹄的向西驶去。从机场往南是市区,往西南就是黄河,往西开就是一片农田,一条高规格的公路穿过农田到了一座山梁前。
出示了证件之后,卫兵才放行,车辆才从山体里的隧道穿过去。出了隧道口又往东南行驶,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刘仁俊看见了第二道岗哨,钢筋水泥的机枪掩体修筑在道路两旁,从两旁的山体上铁丝网一直拉了下来,上面是警示牌——军事禁区。
过了第二道岗哨,车辆进入了一条沿江公路,从车窗往南看就是黄河,往北看仍然是高山一座连着一座。汽车又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进入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
这是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开阔地,东西北三面都是山,南面是河,一条公路沿着河从开阔地的南部穿过。在出示了证件之后,车队才从一个巨大的水泥碉堡的下方开了进去。
“这里就是兰州的745厂主厂区。”邱林远介绍到,其实他并不清楚这个工厂是干什么用的。到了厂区大门,刘仁俊一行人下了车,坐上了厂里安排的车进厂,而邱林远等人则去了745厂的招待所。
“刘副总长,欢迎欢迎啊!”厂长郭益民赶紧出来迎接。
“你好啊,你们辛苦啦。”刘仁俊与对方寒暄了几句互相介绍了一下,然后就径直走向生产车间。
“现在的技术提炼铀235的工作介质都必须是气态,而六氟化铀在常温下都是固态。所以必须转化成在常温下也是气态的东西,然后再进行浓缩。目前九院提到的气体扩散法和离心法中,我们最先有成效的是技术相对简单的扩散法。”郭厂长介绍到,他也是一个核物理的专家,“在扩散膜上密布着跟分子差不多大小的微孔。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数千级串联起来进行分离,我们九院的科学家们照做了,也成功了,但采用这种方法,我们的工厂必须建造得规模很大,投资也很大,更重要的是耗电量实在太惊人了。”
刘仁俊一边听着,一边仔细观察这个巨大的生产车间,刘仁俊站在车间的入口处甚至看不见对面车间的出口,整个车间足有18米高,可以想见整个工厂的规模。
“记得那是在1935年1月吧,我们兰州的气体扩散厂刚刚建成,第一批
第62章 战备视察(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