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2章 大国抉择(二)上架第二更[1/2页]

1927之帝国再起 烈焰红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许人们都不会忘记1929年那个噩梦般的“黑色星期四”,就在那天,美国股市出现狂跌直至崩盘,紧接着,席卷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到来了,美国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
      1933年,罗斯福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并极力实施“新政”,笼罩在美国人头上的危机似乎终于现出了一丝曙光。用后世历史教科书的话来讲就是: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涉及全世界、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并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这时的罗斯福面临着他上任后的第一个挑战。美国在大危机的底谷也(就是1931—1932年左右)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在整个大危机期间,引起了美国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美国的银行被迫停业整顿。
      危机期间,股票价格指数下降的幅度美国在51%以上,国际货币体系和传统金本位制崩溃,而美国的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处于停顿,因为它没有英国那样广袤的殖民地系统。
      同样,大危机使美国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9%。大危机蔓延成世界规模的农业危机,涉及谷物、畜牧、林业等技术作业部门,在大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减少了60%的国民收入。
      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通过美元的贬值,使得美国的金融开始趋于稳定;通过对农业的巨额补贴,美国的农、林、牧、副、渔业在缓慢的回升;通过调整劳资双方的关系,以及颁布《工业复兴法》,在经济危机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美国工业的初步繁荣,终于使得美国开始从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危机中爬了出来。
      当然,这次大危机对于美国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遏制了在美国已有巨大影响能力的纳粹势力,这使得美国现有政治经济制度得以保存,当然,罗斯福毫无疑问的连任了第二届总统。
      但是,在刚刚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后,罗斯福马上就迎来了自己执政生涯中的第二次挑战,只是这次的挑战来自东方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1939年,唐帝国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对日本动武,并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彻底的解决了日本。美国虽然拼尽全力向日本输送战争物资,但是毕竟路途遥远,支援上去的物资只能是杯水车薪,日本毫无疑问的战败了,而且让美国人史料未及的是,日本人败得如此之彻底,甚至是无条件投降。
      如果说日本和波兰的事情还不足以触动美国人的神经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世界似乎就是在不断挑战美国人的神经了。东方的军事巨人又以同样的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横扫了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花费上百年时间精心构筑的远东殖民体系,而且印度似乎也保不住了。德国则在欧洲直接将法国消灭了,英国的本土已经暴露在了德国的直接打击之下。
      东亚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故使得美国再也无法保持原来那样心平气和的孤立主义了。一方面,美国在1940年7月对唐帝国和德国宣战。罗斯福其实早就知道美国参战不可避免,但是他好象也低估了国会的参战决心,虽然“光荣”的孤立政策倍受美国人的推崇,但是面对在亚洲和欧洲的现实威胁,美国人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战争已经上门来了”这样一个事实。
      所以由共和党发起的宣战议案在国会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仅仅过了不到半天的时间,美国的国会便以绝大多数赞成票通过了对唐帝国和德国的宣战议案。当天下午,罗斯福在白宫正式宣布对唐帝国和德国宣战。
      对于英国来讲,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美国陆军的第一批军队已经通过地中海在北非登陆。德国陆军由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争进程就是由于美国人的突然到来而受到极大影响的。
      但是在亚洲,情况就显得耐人寻味了。如同当年波兰被德国占领时英法在德国边境地区打了一场“静止的战争”一样,美国在与唐帝国宣战后同样在西太平洋地区打了一场静止的战争。
      但是无论如何,西太平海上的平衡终于被打破,在日本这个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彻底战败后。美国所一直仰仗能够遏制住唐帝国的日本联合舰队不复存在了。
      在对唐帝国宣战后,美国国会通过了1940年度海军扩建提案,他们计划从1941财年到1945财年这五个财年内,要求美国海军拥有36艘主力战舰,其中至少要包括12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8艘重巡洋舰。而且要求至少有不少于8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和12艘重巡洋舰必须布署在太平洋地区。
      当然,由于在战争中,双方使用的航空母舰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冲击使得罗斯福受海军“航母”派军官的影响,向国会提出要求建造新型航空母舰的建议,美国也迎来了发展航母的最佳时机。
   

第152章 大国抉择(二)上架第二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