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凌晨4时,帝国军西北战区所属的四个方面军的强大地面力量开始向苏联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部分大规模进攻。进攻之所以要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很大程度是由于希特勒的要求,他认为对于斯拉夫这一“劣等民族”的最后屠杀要有高贵的雅利安人来开第一枪。刘仁俊根本不承认所谓的种族论,更不去在乎所谓的第一枪或者第二枪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为了使帝国军队达到全面的突然性,也乐于让德国军队去抢先一天进攻。
对于唐帝国来讲,数百万军队的整个主要战场就是面积达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西西伯利亚平原,而后才是翻越乌拉尔山脉、渡过乌拉尔河。在一线部署的三个方面军当中,集中了帝国军三分之二的重型装甲部队,尤其是担任中路突破的第八方面军,下属有第43集团军、第44集团军、第45集团军、第46集团军、第47集团军、第48集团军。六个集团军全部是重装装甲集团军,尤其是第43集团军和第47集团军,号称是西北战区的两只铁甲猛虎,他们就好比两把铁拳狠狠地砸在苏联叶尼赛河防线的中央部位上。
5月15日,凌晨4时30分,在数十个工兵团紧急工作将近四十分钟后,第八方面军的部队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行动。当然,由于时间紧张、任务繁重,这次渡河除了浮桥外,还动用了数千艘机动船,这里面就包括了大量的橡皮艇、冲锋舟等等。在部队进驻西伯利亚森林地区后,所有的野战部队都用砍伐的木材制作了数千艘简易的木船,这就大大的充实了渡河器材。
在刘仁俊的调教下,帝国陆军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大炮兵主义军队,在第八方面军南起坎斯特——北至苏尔古季哈的三百多公里的渡河正面上,方面军各个师级单位、集团军级单位和方面军直属的炮兵部队一共集中了约10000门大口径火炮,这里面居然包括了将近2000门火箭炮。当天凌晨,在侦察部队和空军送来的侦查资料的情报支持下,方面军的炮兵部队对对岸苏军的火力点、各种大型工事、机枪碉堡、炮兵阵地、坦克集结地域等等重点目标进行了炮击后,开始向纵深方向延伸炮击。
第八方面军司令员杜金才大将此次将4个集团军连同战区支援的配属部队共计约50万帝国军士兵集结在叶尼塞河东面沿岸,此时他们正在争分夺秒地过河。如果有人此时从飞机上观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部队大局井然有序、局部混乱不堪,这多少是由于这些部队是第一次真正的上战场。许多士兵在相互争吵,军官不是的维持秩序,大家你推我挤的地登上各种船只,而工兵搭载好的浮桥则主要供坦克、车辆、炮兵部队使用。当一线的炮火支援向苏军的纵深展开后,第43集团军和第47集团军的两个主力师作为全军第一批登陆上岸部队,开始建立滩头阵地了。
但是整个叶尼赛河上的渡河情况仍然是多少混乱,特别是现在部队的先头已经与苏军接上火了,后续部队还未上船,中间的部队则在河上强渡。这样的场面自然会被苏军的侦察部队轻易发现,那些暂时哑火的炮兵阵地很快有复苏过来。从二线阵地上集结起来的苏军炮兵部队,迅速将数百发照明弹发射到了叶尼赛河的河两岸,为夜间的苏军侦察部队提供了显著的目标,而冒险起飞的苏军侦察机,则往往能够向炮兵阵地发回一些情报。顿时,苏军的炮火还击了,一时间,上千发炮弹夹杂着尖利的呼叫声在叶尼塞河上炸响了。同时,在苏尔古特地区,已经组织起部分部队进行反击的苏军装甲部队先头部队,已经同第43集团军的前卫部队在苏尔古季哈东南面地区遭遇了。
帝国空军在此次渡河作战中也投入了数千架飞机,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一天前德国空军没有遇到的,那就是西西伯利亚面积过于宽广,而且到处都是平原草地,处处都可以作为飞机的野战停机场。这样一来,就给帝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出了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夜间进行轰炸,苏军的防空力量并不算弱,而帝国空军的轰炸力量又太分散,因而在一个小时的轰炸当中效果不太好。
剩余的苏军飞机又有不少趁着第二梯队的帝国空军战机到来之前的空隙紧急起飞了,他们给帝国空中力量带来了一定威胁,同时还威胁着正在渡河的数十万军队。
渡河战场仍然是主战场,早上五点半钟,天已经亮了起来,不少穿过了帝国空军歼击机部队所组织起的空中防线,来到了叶尼赛河渡河场,此时第八方面军才刚刚度过五分之三的部队。苏军的图系列双发中型轰炸机立即向下俯冲,在尽量贴近河面的低空投下一枚枚高爆炸弹,伊尔系列攻击机则用火箭弹进行打击,而拉系列战斗机则用机炮和机枪对地面的帝国军进行扫射。这给正在渡河的第44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及很大的杀伤。
第八方面军
第169章 炮火弧线(四)十九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