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商量好之后,二人又是一阵撕磨,直到半夜摄政王才从太后的宫中离开,回到王府之中。
      礼部的事情一出,朝中又是一阵哭天抢地。
      因为礼部的人多半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太后干脆大笔一挥给下面的人多加恩典,将礼部的官员放出去了不少。
      其中有欢喜的,自然也有叫久久不愿意离开的,像是礼部的人,手下往往都有很多的学生。
      礼部清贵,那些人时间久了也多是在外有教授同僚的学生,与朝中不少官员也有师徒之情。
      等到大朝会的时候,又是一阵闹腾,不过此事名为也是恩典,太后只是轻轻拿起,看有几个老学究不愿意离开,又是一阵挽留,最后人还是留在了礼部。
      至于顾淮琛,倒是被其他官员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王爷就算是下来做官,也少有官员愿意上前特别的结交,与那些王爷结交,也说不好哪天就要被扣上一个造反的帽子。
      “王爷可惜了那户部的职位……”
      一个官员凑上前来,这是朝中少有的像顾淮琛表达了善意的官员。
      朝中大多对顾淮琛还是畏惧更多,因为顾淮琛身上的功劳太过于显赫,再加上民间有不少人赞扬顾淮琛将胤国收入囊中的举动,原本的胤国人也有不少赞叹顾淮琛引领的部队让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生活。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让人不能得罪顾淮琛,却是也远离顾淮琛。
      像是这个官员,进入官场也没有几年,难得的还保持着一种为了国家忧国忧民的态度,上前和顾淮琛轻叹。
      “没什么可惜的。”顾淮琛面对这种有识之士,态度也是不像日常一样冰冷:“户部的事情本就是又多又杂,交给其他人也能让那个本王偷个闲。”
      “王爷大度,在下也是自愧不如。”
      这话之中没有任何贬损的意思,就是像那个官员所说的一样,对顾淮琛这份气度表示赞叹。
      下朝之后,顾淮琛又是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一家酒楼前。
      和刚刚那个官员所说的,也是并不做伪。
      第一原因是像他与那个官员所说的,户部的事情本就是繁重异常,他也有其他的渠道打探到关于每年赋税等等的事情,不用必须在户部管理大小的事情。
      再者,他以一个王爷的身份,想要去户部拿些资料也是轻而易举。
      他掌管的其他位置,大多都是一些有先例可寻的事情,这种事情顾淮琛将一部分按照先例判决,剩下判决不了的自己斟酌,实在是不太了解的地方他背后也有诸多的幕僚为他排忧解难。
      去了户部的事情之后,身上反倒有几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第二就是他本就是不将全身的注意力放在朝廷之中。
      现在哪怕是最边缘的官员都知道,朝廷上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太后和摄政王才是真正管事的人。
      在朝中这些由太后和摄政王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之中钻营,最后还是大概率落在太后和摄政王的手里。
      况且,朝中虽不乏有能力的人,但是大多数还是被迫在摄政王的阴影下,干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个个都是胆小的官员。
      这种胆小不是说他们本身的胆量,而是完全不敢反抗摄政王,能力是有的,不然西夏也不能轻而易举集

第39章擒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