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刘申到幽松书院门口时,余老龟已经早早的立在书院门外不远处,微凉的清风拂过他的衣衫,就像一尊风中的望夫石。
余老龟还是那副文质彬彬的儒生形象,洁白的书生服,浅浅的微笑,深邃的眼神,能迷倒万千阿姨和大妈的样子。
刘申的丑马丢了,骑得是家里的一匹高头黑马,峻美色纯,毛鬃发亮,品相极佳,正打着蹶子,不断的喘着热气,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
刘申冷漠如刀削的脸庞配上这匹黑马,如果不看衣服,还真有些人马一体的感觉。
余老龟不由得心中暗道:“申哥真是威猛不凡,如果换上昨天宴会的衣衫就好了,诶,就算是要忆苦思甜,不忘初心,也没必要每天都这身衣服吧……”
刘申当然不会告诉他,扮猪吃老虎有多好玩,?潘磕嫦?卸啻?小
只是简单的打了招呼后,便掏出那个酒壶,直接扔给了余老龟,说道:“联系得山长还是监院?”
唐宋时期,饮酒几乎是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如同现代的烟草一般,由于元代以前并没有蒸馏法酿酒工艺的出现,所以唐朝时期的酒,度数都很低,以黄酒为主。
不夸张的说,酒在当时,是被称为最好的饮品,不管是聚会,还是平时闲聊,包括创作时的灵感发现,都是要喝酒的。
尤其在隋唐结束了南北朝几百年的纷乱现象后,稳定下来的人们,便有了更多的理由去享受美好的一切,酒文化就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什么黄酒、米酒、果子酒的,出门带个酒壶,渴了累了饮上一杯,便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诗人们口中说的,有事没事就“会须一饮三百杯”,当然就比较夸张了,别说三百杯酒了,就是三百杯水,喝完了也够人上十几趟厕所的。
不过,也不难看出,酒在唐朝真的是一个抒发感情、消愁解忧的好饮品。
余老龟微笑着接过了刘申的酒壶,想也没想,猛灌一口下肚,酒一入腹,犹如晴天霹雳!差点没憋住,给全喷到刘申的脸上!
他只觉仿佛进入到了最恐怖的噩梦一般,这也不怪余老龟。
这种果子酒是幽州城外特有的野果酿造而成,那果子涩的很,想口感稍微好些,必须酿造时间要很长,再加上各种配料才行,这就需要有些实力的酒水作坊来做。
也有一些城里挑担叫卖的下等酒翁,也会去酿造这种果子酒,原因是果子城外多得是,没什么成本,不过这种个人小作坊,为了糊口,往往酒都还没好就拿出来卖了,更别说让他们加配料了,哪有钱加那些?
所以这种酒翁卖的果子酒,味道超级差劲!一般价钱都不会超过二文钱。
酒的度数低不说,果子味也是生涩酸苦、味道难闻,连专门在半夜挨家挨户收夜香的城东头夜香王李大粪都不愿意喝!
他虽是寒门子弟,平时喝的却也是十文一壶的黄酒,哪怕日子不好过,囊中羞涩的时候,喝的都是五文一枚的果浆酒,要么就不喝了。
如果按照现代的饮品来比喻,老余虽然是寒门学子,但在幽松书院多年,喝的一般都是如雀巢咖啡、coco奶茶这个级别的酒。
这种二文钱以下的果子兑水,他人生中,有数的也就喝
第53章 口臭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