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不到,死刑犯的监室外响起了一阵喧哗之声。
南光还是那付漠然的神情,好像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眼神空洞而狰狞,那位老者试探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什么话要留下的尽管给我说。”
南光默默地摇了摇头,对老者说了声:“谢了。”然后还是那么一个神情,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嘴里喃喃地说着:“死不瞑目。”四个字,一遍一遍的说着。
咣当一声,监室的门打开了,进来了几个监狱的干事,他们麻利地将板子镣上的脚镣手铐都解开了,然后将南光五花大绑了起来,几个人把他架了起来走出了监室。
因为绝大部分的死刑犯行刑那天从监室里押出来的时候,都是腿已吓软了,哪里还能自己走路,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规律,管你能不能走路,把你架起来再说。
几个人把南光架到监狱门口时,一个手拿相机的干警把相机对准了他,这时这个干警问一句:“南光。”南光答道:“有。”
另一个干警走到他的身后,抓起他的头发向后一扯,南光的脸就向上仰起了,那个拿相机的按动了快门,这就算是验名正身了。
一块宽大的白牌子挂到了他的胸前,上面写着二排字,上面一排三字:杀人犯,下面就是犯人的名字,南光,牌子上用红色的颜料在南光的名子上打个叉字。
接着一个尖尖的长三角的标牌插到了南光的后颈上,上面竖着写有枪毙两个字,也用红颜料打了个叉字。
为了防止死刑犯喊口号或胡言乱语什么的,通常是用一根细绳深深勒在死刑犯咽喉下,从颈后打一个死扣,使你只能勉强的呼吸,一个字都难以说得出来。
临上车的时候,用麻绳将死刑犯的裤角紧紧的系住,那是怕犯人大便失控而拉得到处都是的。
这一切安排妥当后,就把犯人推到车上,那个时候都是解放牌的卡车,在车头的前方,车下垫一块厚厚的板子或是用一个方凳子,犯人就站在上面,刚好犯人的胸部和解放牌卡车驾驶室的顶棚持平,可以让人清楚看到犯人的面部就行了。
每次枪毙犯人的地点不是固定的,是在行刑的头几天由公安,法院和武警行刑队组成的小组共同的在市郊找一个僻静安全的地方即可。
这一次找的地方在海城市海岸区的郊区一个叫张公堤的地方,这张公堤是解放前海城市一个姓张的豪门巨富出资兴建的防海潮侵袭的堤坝,长三十公里,宽十米。为了纪念这位豪门巨富的义举,所以这个堤坝就起名叫做张公堤。
枪毙犯人的地点就选在了张公堤内的一处三面都是大型的鱼塘的地方,地点相当僻静,一面是张公堤拦隔着,另三面环水,四面都封闭了住了,人们只能远远的看到这个地方,根本就不能进来。
这时候,在张公堤
第17章 阴人复仇(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