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3章 针锋相对[1/2页]

官鼎 八月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过这一反常的现象,目前在西山县是大有改观。
      刘海龙县长和王天虎副书记真的是回归到了三大优良作风上来了。
      他们联系的对象的确有不少是群众,更确切地说是下级,那都是为自己拉帮结派的。
      三把手决不主动联系二把手,更不用说密切。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了二把手和三把手争论的焦点问题。
      二把手所说的,三把手一般都会认为是没有联系西山县的实际,他的工作设想都近于痴人说梦。而三把手所讲的,二把手一般都会认为是缺乏理论的指导,不是左就是右,近于盲人摸象。
      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二把手和三把手那可是真刀实枪地干。他们不仅在会上批,而且在会下,在8小时以外,互相批的更彻底,更是刀刀见血,剔肤见骨。
      对于这种路线的回归,王国鼎不知道是应该欢呼,还是应该掩鼻。他就对自己说,算了,算了,还是一笑了之吧。
      在实际工作中,王国鼎就感到很为难。他和王天虎都是西山本地人,认识较早,两个人的私人感情还是不错的。但他现在是政府的副县长,顶头上司就是县长刘海龙。两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又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各种问题。这让王国鼎感到自己似乎是在走钢丝,必须要小心翼翼,掌握好平衡。
      他只能和县里这二、三把手保持相同的距离,不远不近,也决不陷入任何一方的势力圈子。
      因为,他王国鼎当上了副县长,那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父老乡亲们办好事、实事的,可不是来拉关系、走门子的。更何况,历史反复证明,党同伐异、相互拆台的结果都将是鱼死网破、一起垮台。
      比如明末清初的那个江南才子钱谦益。
      王国鼎在上大学时,就看过一些关于钱谦益的书,可以说,他对钱谦益还是比较了解的。
      明末第一才子钱谦益和第一佳人柳如是的爱恨情仇,当时也是王国鼎和同学们谈论的一个话题。
      王国鼎认为,钱谦益在政治上总体上讲是失败的。导致他政治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钱谦益曾长期陷入党同伐异的党派之争,成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钱谦益出身在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大官干一番伟业。可是,钱谦益在官场却是个十足的失败者。
      万历35年(1607),25岁的钱谦益进京参加会试,结果没有及第。
      又过了3年时间,再次会试时,他信心十足地决心要中个状元。但是天违人愿,由于别人买通了权贵,状元却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钱谦益只得了探花,也就是第三名。
      钱谦益的状元之位被他人夺去,这对钱谦益的打击本来已经够大了。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中进士不久,钱谦益的父亲就去世了,于是他离职回家服丧。而此时阉党把持着朝政,他们与东林党人势不两立,进行着激烈的斗争。钱谦益作为东林党人,所以很长时间得不到补官回京。后来钱谦益曾经奉命主持浙江科考,在“浙闱事件”中以失察罪被剥夺3个月的俸禄。
      

第123章 针锋相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