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2章 我向总理说实话[1/2页]

官鼎 八月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前些年,黄景达是王国鼎的秘书,何天明是王国鼎的参谋。现在,何天明已经是山阳市的常务副市长,而黄景达离开王国鼎后,已先后经历了西山县委组织部长、西山市委副书记的任职变化。可以说,这两个人,都得到了王国鼎的重用。
      为了巩固自己身边的力量,方致远被调到了市委办,担任了市委副秘书长。他是分管文字材料的。程大同当年被抽调到了市委宣传部后,进步很快,现在也是副处级干部了。王国鼎也把他调到市委办,职务也是副秘书长,他分管的是综合协调。
      眼下,王国鼎也很看好吴天然,希望他将来能大有作为。
      而作为吴天然,他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对王国鼎的服务工作。
      比如,2000年8月,《南方周末》用头版大篇幅报道了李昌平上书国务院总理的新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三农”问题旋即成为媒体及广大受众关心的热点。“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句话被反复引用,成为一时名言。
      吴天然是在第一时间,就把李昌平的上书事件前前后后,系统地整理出了一份材料,供王国鼎参阅。
      王国鼎看了,很受震动,也很欣赏吴天然的尽心尽力。
      原来,在2000年3月2日,湖北省的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含着泪水”给朱?基总理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开头就有一种“震撼”效果:“总理: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这封信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亲历亲见历数当前“三农”问题的严重:“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我在农村工作已有17年,先后担任过四个乡镇的书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沉重过。我不知道全国的情况,至少我说的情况在湖北省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农民太苦了!农村的工作太难了!农业潜在危机太大了!”
      信中还开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药方”:“一、坚决刹住浮夸风”,“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三、强化群众监督,严治腐败,确保政令畅通,取信于民”,“四、鼓励改革创新,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路线,制定结合实际的农村政策”。这封4000余字的信的最后说:“现在问题成堆,不改革没有出路。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完善,农村负担办法要完善,县乡机构要改革,农村基层组织要创新,工作方法方式要创新……‘稳定压倒一切被一些人片面理解,以为稳定应该压倒发展,稳定应该压倒改革。中国有十亿农民,农民最有创新精神,农村的基层干部最了解农村的实际,很多人也有很高的学历和很强的能力,应给予他们讲台和改革创新的宽松环境。农民和农村的基层干部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文化产品把他们贬低得一钱不值,其实他们艰难,甚至忍辱负重地支撑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农民用100亩地的纯收入养活着一

第302章 我向总理说实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