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瞧了一眼账本,忍不住夸赞道:“这账本记得不错,看得出来是一个做事用心的人。”
若是换做其他的读书人写出这样的字,根本就入不得他的眼。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果腹都还艰辛,更别提像常喜这种靠做工为生的人,想要识得一字半句,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
普通人能认得几个字,有时候比那些赶考的秀才还得瑟。
李大夫打量着那些做工的人,对杜云若说道:“想来这些是你之后添的新手,一个个做事儿有模有样的。”
杜云若看了一眼常喜,笑着对李大夫说甜井村的道:“他们做事都很用心,有的人手底下都管着人手呢。”
常喜的大哥常贵是杜云若的管家,杜云若不在甜井村的时候,大小事情都是交给他,常喜就管理库房的事宜,张晓月就负责饭食和后山药材。
三元镇的阮大明做起了掌柜,将美食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他的弟弟阮小冉忙着烧制瓷器,手里也有十几号人跟着打下手。
想着他们都出人头地,杜云若为他们感到高兴。
几千斤药材要想一次性拉走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大夫自己留在甜井村等着伙计来回拉药材。
不知是什么缘故,李大夫要回蓉城的时候,对杜云若忍不住好奇道:“杜丫头,你那位未婚夫怎么不见他人影儿呢?他以前就跟膏药一样粘着你,今儿倒是稀奇。”
杜云若听到膏药两个字,在脑海里想着狗皮膏药,这李大夫不愧是大夫,说话都不忘了他的老本行。
杜云若愣了一下,笑着说道:“他今早就出去了,手里有些事儿,还没回来呢。”
“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不见你未婚夫呢。”李大夫捋了捋胡子笑了起来,“你家未婚夫长得那么俊,能放心他出门?”
听罢,杜云若玩笑道:“他一个大男人,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总不能藏着呗。”
“这话说的在理儿,你那未婚夫对其他人也瞧不上眼,也只有你这丫头能让他上心。”
天色暗沉了下来,李大夫跟李年夫妇说了几句话,带着最后一车药材离开了甜井村。
因为这是第一次来甜井村收药材,李大夫对药材的品质把控严格,就专程跑了一趟。看着今天的成品,他很是满意,今后只管将收药材的事情交给自己的徒弟。
忙完卖药材的事情,常喜将账簿仔细核对了一遍,然后让底下的人收拾东西。
忙完所有的事情之后,杜云烟跑来叫杜云若吃饭,玉鸿文这时候也回来了,正好赶着饭点儿。
一整天没有碰面的两个人,在看到彼此的那一瞬间相视一笑,杜云若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说道:“这会儿就开饭了,你忙了一天,赶快去洗把脸吃饭。”
玉鸿文满眼柔情的看着杜云若的眼睛,轻轻的点了点头。
等玉鸿文坐下后,李年拿起筷子吃了第一口菜。
刚来杜云若这里的时候,他还有些不适应,话也不是特别多。在这里待了一段时日,性子也变得开朗了些。
众人边吃饭边说话,杜云飞突然想起了之前的小伙伴儿:“那位赵家公子很久没有露面了,不知姐姐可曾见过?”
“你说的是赵庆安吧?”杜云若摇了摇头,“不曾见过他。”
赵庆安的母亲明显不想让自己儿子跟其他人打交道,身边还有婆子看管着,这些时日没准儿就在家里看书。
第二百三十二章 茶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