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九十七 帮助陈村致富[1/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在餐馆的生意稳定下来之后,何晓军就没有再急着发展或扩大餐馆的经营,而是更用心做好目前的这些项目,让前来的消费者,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服务。
之所以不忙着发展,因为有前世经验借鉴的何晓军,知道每一个新的项目开发之后,都有一个稳定期,在打好了基础之后,才适宜再扩充发展,如果盲目冒进的话,可能会因基础的不稳而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他现在的着重点,就是稳固餐馆的根基。
要稳固餐馆的根基,除了优质的服务之外,还需要稳定的货源。
随着餐馆生意的越来越大,县城里的“下水”,无论是猪的还是牛的,何晓军都已经给全包了。县城每天宰杀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猪、牛后,那些宰杀的商贩,都会自觉地把当天收获的“下水”,送到了何晓军这个全城独一无二的收购商这里来。
但现在,由于餐馆涵盖了高、中档次,而且还有业务量不小的外卖生意,所以,原料已经不再局限于“下水”,还需要鸡、鱼、肉、菜等等的原料。
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就需要成立一个原料的生产地,长期支持餐馆的原料供应。
这个原料的生产地,何晓军决定选在陈村。
陈村,这个何晓军来到了异世之后,第一个收留他的地方,他不但没有忘记,而且还十分的感恩,所以,他决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这个地方的人,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这了这事,何晓军特意抽时间回了一趟陈村,与族长太叔公那几位村里的头脑,商量这个原料供应的事。
由于何晓军的餐馆此时的生意量不小,所以,给餐馆长期提供原料的这一摊,算是一件要花费不少工夫的事。
何晓军他们餐馆现今消耗的原料,维持在每天二十只的鸡、半头猪的肉和以百斤算的蔬菜的量。
鸡如果按三个月养殖一批的周期算,何晓军他们的餐馆在一个周期内,就需求一千八百只的量;而猪如果按半年的养殖周期算,何晓军他们餐馆一个周期的需求量也达到了四十多头,还有那各种青菜的需求量,更不是少数目。
以陈村那不大的村子,可用的地方和资源都有限,要一下子养殖、种植这么多的东西,当然就难度不小。
而且,随着餐馆以后的发展,何晓军相信所需求的原料品种和数量会逐步增多,所以,何晓军向太叔公他们这班村里的首脑,提出了一个开建农场的建议。
何晓军的农场设想,参照了他前世时那种立体交叉种养的模式。
所谓立体交叉种养,就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养殖的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
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各种的资源,把多种的动、植物一起种、养,把它们的组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此种的种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减低种养的成本,也提高种养的成效。
何晓军的具体方案就是,让陈村的人在附近找一个有水有草的合适地方,开辟一个农场,一次上齐需要种养的全部项目。
之所以选有草的地方,有草就有虫子,把鸡放养在草丛中,让鸡有活动的空间而且有虫子吃,鸡就会容易大而且健康。
这样养出来的鸡,在何晓军的前世称“走地鸡”或“放山鸡”,这种鸡的肉质鲜美,做成菜后口感一流。
有水的地方,何晓军准备用来养鱼。
虽然,餐馆此时对鱼的需求量不多,但何晓军一是考虑到以后的发展,一是考虑到了一个生态循环,规划的出来的。
第97章 九十七 帮助陈村致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