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的孙团长,抢先迫不及待地向何晓军伸出了橄榄枝,对他招揽道:“阿军,听杨排长说,你是刘班长的好兄弟,与杨排长他们整个排的人都关系很好,你有兴趣加入他们这个集体,与你的大哥并肩战斗吗?”
还未等何晓军表态,孙团长接着说道:“杨排长与刘班长他们这次立了大功,我准备回去后,就上报提拔他们,给他们各升两级,这样,刘班长就成了这里的排长,而你呢,我则准备破格利用,让你接刘班长的职,你看怎样?”
一个从来没有当过兵的人,一入伍就是正规军的班长,这在当时的部队来说,就是不算史无前例,也已经算是特例中的特例。
清楚未来的何晓军,又哪情愿当兵?惜身的他,一直就对即将到来那场持久的抗战避之不及,所以,他又哪会把自己推到前线去?
就在何晓军准备措辞来拒绝孙团长的好意时,周团长这边急忙出声了,他对何晓军说道:“你叫阿军是吧?我和程连长虽然在今天才认识你,但我们对你的才能却很看重,老程的部队与你并肩战斗了半宿,相信你对他的部队也有一定了了解了吧。老程这次也要升了,如果你到他的部队去,我们给你一个排长职位,你看如何?”
嘿嘿,周团长这边更厉害,一出手就是排长。
见到了对方出的条件比自己优厚多了,方团长不由着急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周团长指责道:“喂,你这个老周,怎么就挖起了我的墙角来?”
周团长不甘示弱地回应:“老孙,我什么挖墙角了,阿军不是还没有答应你吗?我这是公平竞争。”
周团长说的是事实,孙团长当然就奈何不了他,只好加重了招揽的砝码:“阿军,不如这样,你到我那边来,我安排一个连文书或团参谋的职位给你,让你的谋略有发挥的余地。”
“参谋有个屁用,军中不是有句话,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文书就更没用,只管杂务。阿军,一意就到我这边来,我给个连长你当,就接老程那个连。”周团长下的筹码更重了。
哈哈,这条件还真够优厚,竟出到了在和平年代就是化十年功夫也不一定能升到的级别。
孙团长所在的嫡系部队,每落实一个职务,都要经过各级的审核、备案和入档,所以,就是他这个团长,也不能一下子就定下一个连长职位的人选。
周团长他们这些杂牌军,在升职方面,比孙团长他们的正规军要容易多了,所以,他就能轻易给何晓军许下了连长这个官职。
眼看自己许出的条件远不及对方,方团长不禁着急了,他对何晓军说道:“阿军,我们才是正规的部队,在我们这样的部队,才有前途。”
周团长也不甘示弱地反驳说:“有职位才有前途,一入我们的部队,就已经有百多人归你管,这不是前途?而且,凭阿军你的才能,我相信在我们这样的部队,更有用武之地,不像有的部队一样,干到了白头也升不了几级。”
见到了两位团长为自己争得不可开交,眼看就要反脸了,而他们那刚合作立功的两位部下程连长与杨排长,又不好出声劝自己的上司,站在一旁一脸尴尬,根本就无心参军的何晓军,正要出言向两位团长说明自己的意向时,孙团长却抢着嚷了起来,截住了他要说的话。
原来,周团长那明目张胆的争抢,让一时话不出更优越条件的孙团长恼火了,他不禁对周团长大嚷道:“喂,阿军是我先看上的,而且,他也与我们的部队先接触,们怎么能这样明抢?”
“阿军虽然与你们先接触,但到我们那边会更有发展空间。”
“到我们正规军里,哪不比你们强?”
……
两位的团长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两个的房间又相隔不远,所以,副省长他们那班人,也听到了两位团长的争吵,知道了他们争吵的原因。
见到了两位团长都在不惜代价争抢何晓军这个人才时,统战部的黄部长就紧张了,这个会开车会外语又救过侨领女儿的年轻人,正是他看中的合适人选,如果他答应了当兵,自己想从部队调人,就要大费周折了。
而且,看两位团长对他的爱惜之情,一旦何晓军加入了他们的部队,他们又哪会轻易放手?所以,一心也想招揽何晓军的黄部长也急了。
对于两位团长争抢何晓军的事,“复兴社”的曾社长就正中下怀。因为,如果何晓军加入了部队,他们“复兴社”无论要调查和调人都容易多了,而且,要招何晓军入他们组织的手续也简便多了。
“复兴社”是从部队抽人成立的,它的人员来源基本就出自部队,所以,如果何晓军加入了部队,要调查、考察他就容易多了,要招揽他的手续也简单多了,只需一纸调令就行。
因此,曾社长巴不得何晓军能接受两位团长的招揽,好让他这位在后的黄雀得益。
至于副省长与党部的陈部长两人,虽然对何晓这也有招揽之心,但却没有其它部门的人那么迫切,也当然就没有其它人那么动心。
谢县长的导师陈部长,在两位团长争抢何晓军时,就责备起了他的学生谢县长来,责备他既然与何晓军都这么熟了,怎么就漏过了他这样的一个人才?<
第191章 一九一 成了多方招揽的香饽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