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8章 一九八 青帮帮主[1/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到了这个“坤旬”制作而成的家私,是海山的一个特色。
      “坤旬”在海山又称“南洋杂木”。
      “南洋杂木”是东南亚那一带地方出产的木材,由于海山的人统称东南亚那边的地方为南洋,于是那边过来的木材,当然就是“南洋木”啦。
      “南洋杂木”色泽黄褐至棕褐色,结构细致匀称,纹理多斜行,为有名的高强度结构用材,其优点是木质厚重而坚硬如铁,尺寸稳定性良好,耐腐蚀、虫蛀。
      何晓军前世的小时候,在家乡的农村里、甚至城里的家庭,随处可见“南洋杂木”做成的家具,这些家具有床、桌、凳、柜、架、台等等,甚至不少南方特色的、被当地人称“拉龙”的大门,也是用“南洋杂木”制作。
      何晓军所见过的这些“南洋杂木”制作的家具,全部都已经很有些使用年头,但基本都没坏、没变形,也,没有虫蛀的痕迹。更让他感觉惊奇的是,每天最少来回拉几次那重达吨重的“拉龙”大门的道轨,在经历了不下几十万次的负载后,也不见怎么磨损。
      好奇的何晓军小时候曾问过他父亲,“南洋杂木”既然不是这里出产,这里哪来的这么多的“南洋杂木”?
      何晓军父亲告诉他:由于海山在南洋那边的华侨不少,许多的华侨要回乡探亲或回国做生意,就得靠驾船过来。那时的船小,漂洋过海就要想办法对付海上的风浪。经过数代人的摸索之后,人们想出了用增加船的负重来对抗风浪的办法,就是用“南洋杂木”这种重、实的木材来压船。回乡的华侨多了,压船的“南洋杂木”也就多了,当地的“南洋杂木”家具也跟着多了起来。
      由“南洋杂木”遍布千家万户这一点中,也侧面反映了海山历代的华侨盛况。
      何晓军见得最多的“南洋杂木”制作的家具,是椅,就是就是眼前这样“太师椅”。
      这种用“南洋杂木”制作的“太师椅”,制作工艺精良,椅背上、椅座下,都雕刻上龙龙凤凤的图案。这种椅无论在何晓军的前世的乡下,还是在他这一世的城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张。
      何晓军眼前的这两张在青帮总堂的“南洋杂木”制作的“太师椅”,当然也就是那个来历的、不知是哪一个朝代的古董了。
      何晓军只在入门时顿了一下脚步,飞快地打量了一眼大厅的情形之后,就没有做停留,也无视那班下马威的大汉存在,径直走到了坐在太师椅两人面前。
      来到了翘着二?腿坐在太师椅的两人面前两米左右时,何晓军停下了脚步,也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打量椅上的两人来。
      右边椅上的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身形看上去有点瘦弱,不像能打之人,而且,这人的容貌了也有点獐头鼠目,给人狡猾的感受,一点也没有上位者的气势。
      从那人的身形与气质判断,何晓军已经断定了他不是青帮的帮主“烂命才”,于是,他就将目光移向了坐在左边椅上的那人。
      那个坐在左边椅上的人,身型与壮实的大牛有一比,而且,还比大牛高半头,与何晓军那一米八的身高差不多。在宁城、甚至在海山,那年代的人都身形偏矮,平均身高应该只有一米六多,像这大汉那身形,算鹤立鸡群了。
   

第198章 一九八 青帮帮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