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6章 二一六 “友仔”不好当[1/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所以说大牛的婚事,是宁城里最热闹的婚事,是因为参与这场婚事的人数众多,而且,何晓军这个主持人,也把这个婚礼的形式搞得太新颖、太热闹了,让见证了这场婚事的人,都赞口不绝,而且耳目一新。
      为了筹办这场婚事,何晓军不但足足牺牲了两个的不眠之夜,还征用了谢市长的专用吉普车,亲自出任跑腿,四处奔忙。
      在婚事的前两夜,何晓军已经通宵未眠,为婚礼的宴席准备,而且,为了这个宴席,何晓军还专程从陈村里请来了十多位会厨事的妇女到餐馆来帮忙,协助阿梅她们做宴席的准备工作。
      在婚事前一晚的午夜之前,何晓军把大牛与陈池老人两人用车子送回到了陈村大牛的祖居里,要赶在当晚的十二点钟之前,为大牛举行一个婚前的重要仪式。
      在海山,结婚的前一晚,准备当新郎、新娘的男女,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在本地叫“上头”。
      “上头”的仪式,是由男女双方的长辈,分别为准备结婚的男女在祖先的牌位前梳一次头,象征着这个人已经成人了。
      这个梳头有讲究,只梳三梳,而且,每梳一梳的时候,都要说句吉言,好像什么“一梳白发齐眉”、“二梳金钱满地”、“三梳儿孙满堂”等等。
      由于大牛没有长辈,就由陈池老人这个族中算与他最亲的人,当了这个“上头”的长辈。而红姨那边的情形也与大牛一般,则由陈池老人的小姨子梅姨,来当这个“上头”的长辈。
      在大牛的“上头”形式结束之后,何晓军并未休息,跟着就忙着组织汉哥和郎中阿普等陈村的骨干,带着一班女人,连夜开始了这边的宴席准备。
      按大牛的婚事那在县城拜堂的情形,本来,并不需要在陈村设宴,只需回来拜祭祖先之后,再回城时设宴招待亲友就行。但何晓军一是要给大牛、红姨把这个婚事办得热热闹闹,二是感激当日陈村收留他,所以,他出钱让陈村设宴,让陈村全村的人也跟着热闹一番。
      由于村里的宴席设在早上吃,所以,何晓军就组织人手在半夜开始准备。
      天亮之后,何晓军又开始奔忙了,他先把陈池老人与大牛送回到城里,然后,就领着大牛前去接新娘。
      在海山的婚事风俗中,“闹洞房”的环节不流行,反而是流行在新郎接新娘和新娘入新郎家前这个两个环节中大闹一番。
      至于为什么海山的婚事风俗中,不像全国许多的地方一样,流行“闹洞房”呢?何晓军也不清楚。
      也许,这算是海山特有的婚事文化中,那人文关怀的一个表现吧。新人在各种的婚礼仪式和招待中,已经筋疲力尽,如果再“闹洞房”的话,岂不是加重新人的负担?还有,新人正盼着早点洞房呢,“闹洞房”拖延了人家的幸福时间,那也表现不厚道嘛。
      “伴郎”这个角色,在海山俗称“友仔”,取未结婚的朋友这个意思。而“伴娘”在海山则称“伴女”。
      在海山的婚事中,“友仔”与“伴女”的数量不限,反正是新人的好朋友,都合适担任这样的角色。
      海山在整个的婚事中,“友仔”与“伴女”闹得最凶的一环,就是在新郎前去接新娘这个环节中。
      接新娘时,“伴女”会把门关住,不让新?进去接人,然后与新郎这边谈条件,直到条件谈妥了,才放人进去。
      与“伴女”谈条件这样的事,当然就由“友仔”出马啦。
      遇上了一些刁钻古怪的“伴女”,“友仔”既要斗智,又要斗力,才能完成这个“开门”关,所以,“友仔”并不好当,“友仔”的领头就更不好当。
      红姨那边,肯定就由她的“女儿”那“十二金钗”当伴女啦,考虑到了对方的伴女群人多势众,而且,“十二金钗”那样职业出身的人,肯定就不

第216章 二一六 “友仔”不好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