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军在答应了帮司徒家这个忙之后,就对这个活下了一番心思。
那个年头,由于贫富的相差悬殊,一般的城市都不成文地划分有富人区与贫民区。这情形,在内地的城市就更是明显。
清楚历史的何晓军知道,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抗战前线每况愈下,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后不久,国军便陷入了极度被动中,为防止首都被攻陷后陷入混乱,中华民国政府于1937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
同年的12月11日,重庆正式成为了中华民国政府的首都。
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后,来自浙江、湖南、安徽、湖北、江苏、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万移民,迁往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这一群被重庆本地居民称作“下江人”的群体中,有不少是有钱人。
同时,随着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近8万吨黄金也先后搬迁至重庆,因此重庆成为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到了那个时候,重庆就成了中国财富最密集的地方,同时,由于是大后方,大量的难民涌入,导致这个地方的贫富悬殊相差更大,富人与贫民的分界线也更明显\/清楚这段历史的何晓军,就向司徒怀璧提议,他建议司徒家把原来的经营生意分成两部分,重心部分放在富人区,以经营高档的消费物品、日用品为主。而在穷民区也设经营点,经营低档的日用品。
而工厂这一摊,何晓军则建议司徒怀璧开设在穷民区,毕竟,一般的贫民区不但买地便宜,雇工也方便。
司徒怀璧对何晓军这两个提议十分赞赏,并把选址的事全权交给了他作主,主要是他看上了的地方,就可以当即拍板买下。
何晓军他们先巡视的地方,是山城的富人区。
虽然,何晓军两世为人才第一次来重庆这个地方,不过,从前世那爆炸的资讯中,他的内存里也积累有不少这座后来成为了国内第四个直辖市的地方的信息,比如,他知道那时的国民政府在这个地方的办公地,也知道各国领事馆迁移到这里之后的所在地,更知道了迁移来这里的富商的集中居住地。
有了这些信息的指引,何晓军寻找铺面的工作当然就容易了,他带着司徒美倩,只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不但已经逛完了当时那并不大的市区,还敲定下了准备在富人开设的五个经营铺位的位置。
选定好富人区的铺位之后,何晓军与司徒美倩移步不远处的贫民区,准备在那边选定经营的铺位与生产的厂址。
从富人区到贫民区,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边是繁华、干净、热闹,走在那边的人,都是一些衣冠楚楚的人;一边是灰尘蔽日,冷冷清清,出现在这边的人,都是些衣着褴褛、甚至是衣不蔽体的人。
唉,无论在哪一个年代,都有人大鱼大肉,高枕无忧;也有人有上顿无下顿,露宿街头。
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没有社会保障、各地都战乱四起的年头,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就更是常见。
由于贫民区的建筑杂乱无章,而且,这个无序的地方,卫生、环境也确实让人不敢恭维,所以,入到了这个范围之后,司徒美倩的眉就一直颦着,而且,也不知捂了多少遍鼻子。
先在贫民区的外围,选定了两块的工厂用地之后,何晓军他们移步入了贫民区的中心,准备在那里选两个经营日用品的铺位,步入了贫民区的中心,就似走入了一个迷宫。那看上去一样残破的房屋,那几乎没有什么分别的小巷,还有那毫无章法的建筑,让何晓军两人身陷其中之后,一时道分辨不出东南西北。
要在一个地方开设生意,先要做的就是商圈的调查。而要进行商圈调查,就要先熟悉这一带地方,所以,何晓军他们边走边熟悉
第267章 二六七 遭遇抢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