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2章 二八二 声势浩大的大游行[1/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在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大学。
      孙中山先生首创这所学校,命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以长久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由于是省里数一数二的高校,更由于该校一直持开放的理念办学,所以,这所学校一直在当代扮演一个前卫的角色,该校在省里的号召力非同一般。
      这次的抗日大游行,学生方面就由这所高校负责组织和统筹。
      何晓军知道后来的中山大学设有四个校区,但在当时,它只有一个位于省城中心的校区。
      前世在省城呆过的何晓军,虽然没有进过这所他们省著名的大学,但他也清楚它的位置在哪。
      不过,由于当时的市区与前世的市区差别颇大,为了不浪费认路的时间,也为了梳理一番思路,刚从省党部出来的何晓军,马上从附近召了一辆人力车,跳上车就让车夫拉着往目标赶了过去。
      省党部离中山大学并不远,十多分钟之后,何晓军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入了中山大学之后,何晓军的第一感觉就是校园大,第二感觉就是人超多。
      入了学校门口,就是一个有一两平方公里大的草坪,此时这个大草坪里,竟聚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草坪上的这些人,有的三五一群在集会,有的几人一起在聊着什么,还有的在制作标语、横额等应该是游行用的物件。
      何晓军粗略估计了一下,聚集在眼前这草坪上的人,起码超过万人。按那时的就读率,一所学校的学生,又哪有这样的密度?
      何晓军从眼前的人中,看到了不少年纪明显偏大或偏小这情形估计,面前的这些人,应该大部分不是学校的人,只为明天的游行聚集在此。
      从万人中找几个人,不亚于像大海捞针,但无计可施的何晓军,也只好运起了他那超群的眼力,先把现场的人分割成几块,逐一在每一块的人群中,寻找起了他要寻找的目标人物来。
      也不知是现场的人太多,而且有流动性,还是两位市长千金和胡峰他们根本就不在这里,何晓军用了两个多小时,踏遍了每一寸的草坪,也没有找到要找的人。
      此时,已经是晚饭的时分,草坪上的人流动性更大,给何晓军的寻找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这样瞎找下去不是办法,而且,天色也已经开始暗下,再过一会就认不清人了,怎样才能有效地找人呢?
      停下了脚步沉思的何晓军,在把自己全副的精神集中在脑里时,本来还人声鼎沸的现场,仿佛突然就静了下来。把所有外来的干扰从脑中排除后,何晓军好像置身于一间静室中一样。
      觉察了自己有这个抽离外界情景的功能之后,何晓军好奇地试验起这个功能来,看自己对这个抽离功能的控制程度。
      通过了体内的内功静心,做了几次控制试验后,何晓军更惊奇地发现自己在集中精神之后,就是不用看,也对周围的一切了如指掌,如果单纯运用一种感官,那威力就更不得了。比如,如果只用耳朵的话,何晓军能听到大概三十米之内的每一个细微的动静。
      证实了自己有这个功能这后,何晓军大喜之余,马上就验证这项新发现功能的应用,把这项功能运用到了找人中去。
      既然两位市长的千金她们来的是一班人,那平日的生活习性,会让这班人在自己人对话时,说自己常用的语言,何晓军就是要用自己那神奇的听力,通过方言的来分辨找人。
      再次划分了区域,把整个的校园几乎“听”了一遍的何哓军,虽然惊奇地发现,集中校园的人中,不但有他所在的省里四面八方的方言,还有在这个人口并不流通的地方很少出现的北方方言,但他却没有听到自己家乡的方言,也就是说,他的这趟寻人,还是无功而返。
      这一趟下来

第282章 二八二 声势浩大的大游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