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5章 三三五 要改变历史?[1/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眼看战火的一步一步迫近,人们当然就慌了。一时,宁城一片人心惶惶,居民如热锅上的蚂蚁。
      不要说城里人,就是乡下的人也慌了,各村子纷纷派出人到县城里的政府来打探消息。
      此时,谢市长才真正体会到了何晓军那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他那看穿时局有本领也更是佩服。
      不是吗?提前了半年开始的各项备战工作,现在派上用场了。刚刚完成的迁移聚居地,又能及时地派上了用场,这样的超前眼光,能让人不敬服?
      因为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这个阶段的工作当然就好做多了,谢市长此时做的事,就是马上推出了他与何晓军早早已经准备好的备战措施。
      农村的人,还是以村为单位,严格执行市政府的备战规定,加强村子之内、村与村之间的联防,并尽快定出合适的撤退方案,选定全村村民的安全藏身之地。
      城里的人,尽快疏散到有关系的农村去,没有农村关系的,可以迁移到市里新建的聚居点,尽量别留下在无险可守的县城里。
      谢市长推出的措施中强调了一点,就是迁移聚居点的城里居民,一定要服从政府人员的安排。
      这个当然了,迁移的人这么多,如果出现纷争,可能就会引起动乱,没有约束又哪行?
      谢市长这个备战措施一推出,马上就有居民行动了起来,这些行动的居民,多是以参观聚居点为主,看过了这个市里设立的迁移地方后,再做下一还的打算。
      海山这边如此,比海山的位置更处于战火前沿的邻县,当然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边的县城,已经有人拖家带口,开始迁移往新建的聚居点。
      经过了这个迁移指挥小组的商量之后,决定任命警局的胡局长,担任迁移工作安排的总指挥,因为,迁移的工作与居住管理、治安有关,这些工作,在警察局的管理范围之内。
      既然有居民迁入,布防的工作当然就要同时施行,所以,刘排长他们也派出了两个人过来,让他们带着自卫队开始对聚居点布防。
      而迁移指挥小组的另外两个组员谢市长与何晓军,这些天来,则驾着谢市长的专车,逐一到市里的每一条村去,认真检查联防的工作,并审核各村的撤退方案和村民的藏身之地。
      随着日军的铁蹄越来越近,两个县城迁移到新建聚居点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让胡局长他们的警察部门压力渐大,已经忙不过来。此时,谢市长按制定好的方案,把市里的领导班子一分为二,让一半的班子到新聚居区协助警察部门工作,剩下的一半班子,则分在两个县城办公。
      在这个形势严峻的时刻,把父母留下在省南部乡下的谢市长,也听从了何晓军的相劝,让何晓军驾车跑一趟,把父母接过来这边避战火。
      幸好,此时的战火还没有波及到省南部,所以,何晓军只花了一夜一天,就顺利地把谢市长的双亲接了过来,让谢婷婷她们姐妹与爷爷奶奶相聚。
      见到了这情形,刘排长这个何晓军的大哥,也征求何晓军的意见,问是否也把他那乡下的双亲和妹子接过来这边避战火?
      刘班长的家在广西。何晓军知道广西在日本投降的前夕,也是在44、45年的时候才沦陷,而现在到广西接人,不但千里迢迢,途中遇上日寇的风险也极大,所以,何晓军就阻止了刘排长的想法,并编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说服了他,让他过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1938年12月2日,盘踞在南海的日军渡过北江,进犯何晓军他们所在的市里一个县的城镇,遭到了那里的守军奋起反抗,这一战,拉开了何晓军他们家乡所在地区正面抗击日寇的历史。
      日军这次进犯的这个城镇,离何晓军他们所在的宁城不到一百公里,而离司徒家族所在的邻县县城,则只有八十多公里,离邻县那个方向的边界就更近,只有三、四十公里。
      日寇的再度进迫,让这一带的人们就更是惊惶。
      邻县县城的人,随着这一战的打响,除了一些老弱病残和死硬分子不甘愿撤离县城外,其余的人基本已经

第335章 三三五 要改变历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