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慈炯早早就起来了,跟着杜江一起培训,现在有8个军驻扎在开阔的训练场,因为有2个军驻扎在凤阳,防范叛军再次攻破凤阳,朱慈炯自己早就说过,自己直辖10个军外加1个亲卫军,当然贴身护卫的还是曾经的那些人,除了150人左右帮着整训部队,如今也当了大大小小的军官,自己身为也只有200名,但个个都是高手,以一敌十。
当然整训的主要任务都有训练的一套体系,比如现代项目站军姿、走正步、跳远、五公里、十公里等等,具体由杜江负责,自己主要过来给他们打打气,也让他们看到,当你太子爷也跟他们一起训练,拉近一下感情。
做完了早上功课,朱慈炯自然也没有就完了,皇上孙传庭过来,也顺带是教他读书写字,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因为每天都忙的手脚忙乱的,有些学习也就耽搁了,但每天练习书法的事,朱慈炯一次也没有耽搁,因为他可不想让大臣看见自己那难看的书法。
朱慈领早就让刘刚将孙传庭和史可法召了过来,忙活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去弄下火器了,朱慈炯身为现代人,对火器尤为看重,他可非常明白,一旦有机枪和大炮,那么骑兵就可以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了。
很显然,这种事没那么容易,就凭借现在炼铁装备,几乎不可能练出后世用机床等练出的钢铁,自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朱慈炯小手一挥,孙传庭和史可法赶紧跟了上去,刘刚小声说:“主子要带今天咱们去工部”。
两位大佬也陷入了迷雾之中,但还是义无反顾跟了上去,毕竟作为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尽管朱慈炯现在还不是皇帝,但以后肯定是,如果论实力,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不是朱慈炯的对手了。
朱慈炯要来工部的消息,孙元化早就知道了,早早就在工部大门口迎接,朱慈炯一到,工部大大小小官员立马跪了下来,齐声高呼:“拜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位请起,诸位是大明的功臣,正是因为诸位监督打造的盔甲,兵器,马鞍,马掌,我们的将士才能攻无不破,当然,未来一定会重现太祖爷时大明的辉煌”。
很明显,包括孙元化在内的很多文臣就感觉有点懵逼,因为工部一直处于不被待见的地位,也没有哪个内阁主要大臣从工部出来的,感觉朱慈领把他们抬得太高了。
孙元化虽然疑惑,但还是赶紧把朱慈领等人迎进了工部,朱慈炯也没什么墨迹,直接说明来易,自己就是来看看目前大明的炼铁技术,然后再去考虑大明的火器究竟可以应用什么样的武器和大炮,其实朱慈炯最想把后世的迫击炮弄出来,这个炮携带方便,威力大。
孙元化说:“根据宋大人《天工开物》中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简单来说,常规的炼铁法,只能炼出生铁。然后再将生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即灌钢法)。这就需要两次加热。然而在明朝时,中国发明出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降低了燃料消耗量并大幅增加了产量”。
“可惜了宋大人去南洋去
第17章 探查工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