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朱慈炯大杀特杀,威慑天下的时候,将天下土地全部收归朝廷,正准备将土地分给整个江南地区无地少地的农民的时候,殊不知,有一场政治风暴正在蕴量之中。
在京师失势的钱龙锡,李标,钱谦益等人,正在密谋一场反对朱慈炯土地改革的政治风暴。
朱慈炯清楚地知道,江南地区是东林党的主场,几乎一半的学生都出自他们的手下,也许是京师东林党人的授意,也许是他们自己的意思。
东林党人也不得不挣一下,以东林党为首的江南士大夫阶层,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特殊阶层,朱慈炯已经清除了江南地区的诸王实力,还有勋贵阶层。
当然,他们也在参与其中,不过他们学的非常聪明,这一次的土地改革,他们的好多门生故吏都参与进来,当然是出来反对的,但却被朱慈炯斩了,祭成了土地改革的大旗。
钱龙锡、李标、钱谦益等人通过发表演讲,诉说太子殿下受妖人蛊惑,想要行灭绝士大夫之事。
他们提倡“祖宗之法不可变,变者,是为背叛,要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弃”。
朱慈炯办的学校也起了作用,他们与东林党众人唱了反调,他们提倡“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和社会要不断进行变革,只要这样,国家才有不断发展的活力,士大夫这个特权阶层就不该存在”。
朱慈炯本来想到的是彻底将这些人铲除,哪怕自己背上暴君之名,他也毫不在乎,毕竟,有人说过,变法改革哪有不流血牺牲的,那我就做中国第一人吧,朱慈炯也能做到。
看到情报部送来的消息,朱慈炯深感欣慰,自己其实也就让汤若望当校长,主管文化之事,没想到经过自己编的一点浅薄意见,再加上汤若望整理的书籍,竟然产生了一批民主分子。
尽管这颗火苗仍然很小,他们也只有几百人,很多人刚刚步入官场,也没有当要职的官员,竟然敢出来与东林党相争,我们可要知道,东林党基本控制了整个江南读书格局,以孔圣人作为他们的名义上的头领,恶意曲解孔圣人之学说。
“刘大伴,本宫觉得东林党人挺好玩的,那就把他们先留下吧,至于这批汤若望带出来的新人,你在后面推波助澜,不要让东林党彻底摧毁他们就行了,未来想成大事,毕竟这样,真的是想的太简单了”。
东林党的领头人,知道朱慈炯雷厉风行的性格,他们就等着朱慈炯犯错误,最好是杀了一批人才好,他们好借机生事。
等了好久,朱慈炯对于东林党之事,竟然没有一个指示,好像朱慈炯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一样,他们可不相信,朱慈炯真的会算了。
他们也许想不到,对于朱慈炯来说,本来也彻底铲除他们,朱慈炯本来也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只不过像个苍蝇一样,嗡嗡吵个不停,但现在有民主分子和他们吵,朱慈炯乐开了花。
过了几天,东林党人又出了个口号,自古以来,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朝廷不但不应该收回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土地,而且还应该多加恩赐,大明才能永远稳坐江山。
民主党也出来说,太祖爷出生农民,靠三尺剑打江山,手下文臣武将多出自农民,太祖爷能够打下江山,靠的是天下黎民百姓,朝廷应与大明子民共坐江山。
东林党人与民主党人之争,反而将朝廷摆脱了出来,东林党本来想的是剑指朝廷,但这个以王先,张进为首的民主党总是冲锋在前,挡在朝廷的前面,钱龙锡、李标、钱谦益等人怀疑是朝廷的人,但他们没有证据。
在民主党与东林党挣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宦官党却格外的安静,他们悄悄帮助户部的人进行土地改革,搜索情报,彻查贪污受贿官员,现在他们已经又一次摸清了真正的贫苦农民,朱慈炯看着眼前的情报,特别满意。
说道:“韩德赞这个人,还是能干大事的,每一次本宫需要的情报,都能及时送过来,本宫甚为欣慰”。
“刘大伴,韩德赞事办的漂亮,赏黄金五十两,珠宝啥的,你自己去挑吧”。
由于刘刚在朱慈炯的身边,朱慈炯对宦官虽然不吝赏赐,但有些东西可是千万不能碰的,一旦碰了,估计朱慈炯绝对不会手软。
刘刚也经常亲自劝导手下的太监,以及由韩德赞管辖的情报部,切不可居功自傲,我们能够太太平平,而且经常得到赏赐,是主子莫大的恩德,不可参与朝廷之争,只忠于太子殿下。
“刘大伴,还有一件事,你去替本宫问问牛二,这段时间锦衣卫是怎么回事,监察百官的事还需要情报部来做,他们锦衣卫在养老吗,实在干不成,本宫让他回家抱孩子去”。
“奴才遵命”。
“奴才告退”。
&
第35章 东林冒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