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三月,今日,天气阴沉沉的,这种鬼天气,一般很影响人的心情。
驻守凤阳的一军长李军和二军长刘干,他们两个已经驻守凤阳很长时间了,在江南战事正酣的时候,他俩在训练,也一直憋了一口气。
甚至在朱慈炯打算出征的时候,他们都请愿要去出征,平定三王之乱,但朱慈炯都以凤阳乃皇陵要地,不可有失婉拒了,没办法,他们也只能加紧训练,备战了。
说实话,兄弟部队都打了大胜仗,他俩一直窝在小小的凤阳,虽然吃的喝的啥也不缺,但作为军人,没有仗可打,比死了还难受。
上次凤阳被闯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攻破,并不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有力,而是当地是个贫瘠的地方,这是朱皇帝的乡,崇祯皇帝不仅没有缩减赋税,而且还时常加征。
因而凤阳的老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所以凤阳才流传着这样的话,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叛军能够攻破凤阳,更是因为当地老百姓直接带路,并且知道哪里有地主,哪有有富户,甚至就连皇陵在哪里,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亲自带叛军前去的。
与其说是凤阳是被叛军攻破的,还不如说是被大明自己丢的,自己的祖先之地,龙兴之地,都保护不好,不能取得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凤阳是被内部攻破的,想想守卫凤阳的军队,叛军打进城,都不知道抵抗,立马投敌叛变了,这样的大明不完蛋才怪了。
凤阳府城楼上的守军,看见远处尘土飞扬,忽然反应过来,连忙大喊道:“敌袭,敌袭”。
李军和刘干正在进行对士兵常规训练,嘴里还嘟囔道:“你们这帮臭小子,给老子往死里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李军和刘干身为一军军长和二军军长,率领的是朱慈炯组建的除了亲卫军,就是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但久不打仗,难免思想有点松懈,况且一支军队,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肯定是不够的。
“报,启禀李将军和刘将军,叛军来攻,距离凤阳已经不到十里地的路程,估计叛军先锋一个时辰就能赶到”。
“好,叛军来的好,老子憋了那么久的气,终于可以出口恶气了”。李军高兴的说道。
刘干也兴致颇高,说道:“这帮臭小子,我俩把能教的都给他们教了,需要经过战火的洗礼,才能成长为一支真正的军队”。
“他们是怎么来的,本将怎么没有得到消息”。
“启禀将军,据侦察兵传来的消息,自从叛军闯王的高迎祥被皇上凌迟处死以后,李自成是他的侄子,就继承了他的闯王称号,现在北方的叛军首领就是他”。
“李自成手下有先锋大将刘宗敏,还有李过,高一功等大将,文臣有牛金星,李岩等,这次进攻凤阳的先锋大将就是刘宗敏,此人勇武有力,是李自成手下第一猛将,李自成亲自率领大军二十万在后面赶来,刘宗敏带领闯军十万做了先锋”。
“卧槽,这个狗日的刘宗敏,看来是没把咱们两个放在眼里呀,现在的大明军队可不是当年了,我们一定让他们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将士们,你们日夜苦练,是为了打胜仗,为太子殿下尽忠,为了功成名就”。
“现在,机会已经到了,叛贼李自成的第一大将刘宗敏,一个时辰就来到凤阳城下,你们怕不怕?”
“不怕,大明必胜。”
“好的,那我们就等着他的到来,本将和刘将军商量了下,全军立马集合,我们现在有精兵七万二千人,骑兵一万人,弓弩手一万人,步兵三万人,长枪兵一万人,盾牌兵一万人”。
“全军整军列队在凤阳城楼下,我们不等他们攻城,我们要准备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李军和刘干立马整顿军队,这个步骤他们不知道练了多久,早就烂熟于心了。
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开出了凤阳城,盾牌兵在前,中军在中间,两侧是骑兵,一边各有五千骑兵,盾牌兵后面是弓弩手。
看着整齐划一的阵型,其实李军和刘干也有点紧张,毕竟是他们第一次指挥打仗,但他们只能这么打,李自成可不是草包,手下能人大将不少的,只有先将李自成的先锋吃掉,才能固守待援。
因而他们早就飞鸽传书给朱慈炯了,告诉他们的太子殿下,李自成率领大军已经到了凤阳,有大军整整三十万,李自成的部队,尤其老五营,战斗力非常强。
朱慈炯一接到消息,立马就火了,心里道:“他妈的,老子不去惹你,让你在北方好好闹腾下,结果还敢欺负到老子头上来了,既然如此,那老子就灭了你”。
经过这段时间的火器生产,朱慈炯的亲卫军四万人,已经装备了步枪一万支,迫击炮一百门,木柄手榴弹三万枚,驳壳枪一万支,主要配备给骑兵,护国神炮三十门。
朱慈炯现在可以说是真正的兵强马壮,管他叛军来多少人,都给他一阵突突了,还敢惹老子,既然这么不听话,那就先把你给收拾了。
第41章 凤阳被攻(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