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闯军将北京城包围的水泄不通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急了,急急忙忙敲响了在皇极殿朝会的钟声,文武百官也急急忙忙往皇极殿赶来。
等到崇祯皇帝进来皇极殿的时候,群臣高呼:“臣等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显然也跟平时不一样,头发上多了些青色的发丝,显然这段时间憔悴了不少,崇祯皇帝也是够节俭的,穿的龙袍竟然还有着补丁,在王承恩的搀扶下,坐上了皇极殿正中心的龙椅上。
随后,崇祯皇帝说道:“众位爱卿,赶紧起身吧,现在匪军围城,也不要计较那么多虚礼了。”
群臣也自然起身了,很显然,由于时间紧,很多人没有来,或者有些大臣有其他心思,根本没有打算来。
再说说能够来到大殿的这些群臣,难道他们都是忠心于崇祯皇帝吗?废话,肯定不是的,一来闯军并没有打进来,二来在这北京城,还是崇祯皇帝说了算的。
其实,在这之前,崇祯皇帝亲自训练了一支部队,叫做勇卫营,这支部队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他们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全军最好的,当然他们对崇祯皇帝的忠心也是绝一无二的,本来崇祯皇帝打算用他来守卫北京城的,但由于国内农民起义不断,朝廷兵马损失严重,而且乱匪也没有影响到北京城的实力,崇祯皇帝就把这些勇卫营派出去平定叛乱去了,勇卫营人数最多也不过两万多人。
当然,勇卫营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南征北战,鲜有败绩,多次打败李自成和张献忠,甚至高迎祥的被俘也有勇卫营的功劳,但常年征战,兵力得不到补充,勇卫营的人数越来越少,到了此刻,勇卫营的人数已经不足千人,朱慈炯的大将黄得功就是从勇卫营里面出来的。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看,崇祯皇帝又来弄什么幺蛾子,毕竟,大明的覆没也只不过就在朝夕之间了。
“诸位爱卿,大明已经到了危急时刻,贼军已经围困了我们大明的都城,朕相信,大明尽管面临危险,可是,想想大明,在土木堡战败之后,有兵部尚书于谦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危亡之中,这就是大明最好的证明,大明是能够被打败,但永远也消灭不了的。”
反正诸位大臣相不相信,崇祯皇帝也得有信心呀,大明是他们朱家的江山,其他大臣也都是打工的,大不了换个主子,他们依然能够安享富贵,何乐而不为了,而且崇祯皇帝对他们又不好,谁愿意为他效死命呀。
“兵部尚书陈新甲,陈爱卿,你可有什么良策,退匪军的围城之困呀。”
陈新甲就跪下说道:“臣无能,没有良策,还请皇上恕罪,但皇上让臣打到哪里,臣必定身先士卒,为皇上效死命。”
陈新甲和于谦怎么能比了,一个是受大明三代皇帝重用、培养的能臣,而陈新甲不过是有点才能,被崇祯皇帝提拔上来的,可能是真的崇祯皇帝高看陈新甲了。
崇祯皇帝看着陈新甲的态度,尽管陈新甲不是什么大才,但好歹对崇祯皇帝还算忠心,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满大殿的文武大臣,也不禁皱了皱眉头,没办法呀,手底下的能臣被他杀的差不多了,历史上著名的能臣基本都死在了崇祯皇帝的手里,他已经没人可用了。
当然,还有一个孙传庭,可是,孙传庭早就被他派去保护朱慈炯去了,况且现在四面围城,根本就派不出去人去求援,更何况大明皇太子朱慈炯有没有实力现在有没有实力来救援京师,他还不清楚,他觉得,朱慈炯再厉害,能有十万能够打仗的部队就已经撑死了。
但是,外面可是号称百万大军呀,看着密密麻麻的叛军,没有一百万军队,也有五六十万人呀,真的是恐怖。
大明锦衣卫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当然也有收获,但抓住的也只是一些小鱼小虾,崇祯皇帝也就直接下令处斩,也希望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由于有之前朱慈炯的提醒,他现在将守卫九门的禁卫军军权全部让大明开国将领后代,以及靖难将领后代节制,当然,这些人也挺会表演的,都表示会为皇帝效死命,可是,他不知道,这些人早就没有了先祖的英明睿智,他们不过是草包罢了,他们也将是送走大明的最后一把火。
“报,报,报。”
“启奏圣上,叛军李自成使者求见。”
崇祯皇帝一听就有点疑惑,难不成李自成要让朕给他投降吗?绝对不行,大明只有马上天子,哪有投降的天子。
听到李自成的使者求见,崇祯皇帝突然想起成祖皇帝留下的圣旨,主要内容也只有两点:第一,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不纳
第60章 京师陷落(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