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皇帝朱慈炯率领王师收复山海关,就班师回北京了,收复辽东是必然之事,可是目前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且多尔衮已经逃脱,他一定会做好准备,主要现在明军的粮草也没有做好准备,如果这样直接出关,尽管武器精锐,但是可能会有很大的代价,况且大明的敌人可不只只有辽东。
国内改革还没有全面进行,北方很多地区老百姓生活仍然很困难,甚至温饱都解决不了,只能稳定了国内再说。
而且国内还有大西政权,张献忠仍然割据西方,现在时机已经到了,黄得功已经传来消息,已经收复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目前也只有青海和新疆没有彻底收复,但他们并没有脱离大明,只是没有大明的驻军罢了。
现在的京师地区,老百姓欢呼雀跃,这段时间,又有许多老百姓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已经回来了,京师人口已经突破四十万人,而且人口还在不断增增长之中。
可是,人多了,粮食也消耗的特别快,尤其是救济灾民,大家听说京师地区施舍粮食,很多人都跑来了,为了活着。
“报,启禀皇上,现在江南地区的民间粮食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而且大部分已经送到了京师地区,但粮食缺口仍然很大,实在不行只能动用储备粮了。”
朱慈炯也皱了皱眉头,这当皇帝也不好呀,大明人口之前有两亿人,北方地区人口损失很多,但南方地区稳定,很多北方人口已经迁移到了南方地区,为了躲避战乱。
就算没有统计,人口估计至少也在一亿人以上的,现在该出兵四川了,但粮食问题不解决,其他安定的地区也会爆发叛乱的。
唉,想的人头都大了,怎么办,该怎么办呀,那就动用储备粮吧。
“报,启禀皇上,宋大人的奏折到了。”
“不就一个奏折吗?有啥大惊小怪的,这儿一大堆了,不是要钱,就是要粮食的。”
“对了,哪个宋大人。”
“启禀皇上,是农业部部长宋应星大人。”
“什么,真的是宋应星,快给我。”
刘刚也弄不明白,怎么回事,刚才还爱搭不理的,一听宋应星就激动成这样,难道是真爱。
“刘刚,朕说话你没听到吗?”
“啊,皇上恕罪,奏折给你。”
“一天傻不拉几的,怎么了,反应这么慢。”
“启禀皇上,没事,奴才走神了。”
朱慈炯也懒得看他,转头就认真看起了奏折。
“臣宋应星遥拜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托臣种植粮食,终于有了眉目,目前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等新式粮食作物全部丰收,臣已经实验多次,而且马铃薯和玉米属于耐旱粮食,如果用于北方地区种植,就有希望拜托北方缺粮的危机。”
“好,宋应星真的是我的福星,来人,传旨,赐宋应星黄金万两,让他好好准备,并且培养一批人,专门教导北方老百姓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以便解决北方地区的粮食危机。”
“奴才遵旨。”
“启禀皇上,户部尚书许一毛求见。”
“许一毛,卧槽,这个老小子,主动来见朕,可是不多见,快请。”
“臣许一毛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许爱卿快快请起,你来见朕,朕非常开心,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陛下猜对了,臣是来给陛下报喜的。”
 
第79章 粮食产量大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