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客气。”李盛微笑着打量了一番这个青年男子,此人大约有二十多岁,国字脸,颧骨有点高,浓眉大眼,相貌堂堂,一眼看去,很有一种英武的气质。
\t那青年男子将书本和衣物都塞回了行李,然后便往城门里走去,后面的那些人犹在嘟嘟囔囔地指着他的背影咒骂着。
\t在这里看见远道而来的读书人并不稀奇。李盛知道,在吉州有个“皇寮书院”,那是在大唐贞观年间,由吉州通判刘庆霖修建的,据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私人创办的书院。这个书院就坐落在一个皇家小别墅的旁边,这就是“皇寮书院”的名字由来,兴建这个书院的建筑材料是以毛竹为主,竹子乃是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君子谦逊的品德,是莘莘学子的最爱,俗话说得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t很快,李盛一行人也全都通过了城门,经过那个青年男子的身边之时,李盛却无意间看到,那人的手正习惯性地按在剑柄上,这就让李盛有些惊讶。那人的佩剑并不长,其实只是装饰品而已,根本就杀不了人,只能用来练练花架子剑法。
\t剑被称作兵器中的君子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的读书人通常都要随身佩剑,唐代的读书人也是经常舞刀练剑,诗仙李白的剑术更是号称大唐第二,他的师父则是历史公认的剑圣名将裴?F。在唐末的藩镇割据时期,连年战乱,盗匪横行,民风彪悍,读书人更是大多习武防身。因此,读书人外出之时携带佩剑不足为奇。
\t然而,读书人的主业毕竟是读圣贤书,他们会养成随时手握剑柄的习惯吗?这就让李盛有些好奇了,他忽然间又想起了乐平公主片刻不离身的那柄棠溪剑,以及她经常下意识地手握剑柄的样子,想到这里,李盛的眉头不由得微微一蹙。
\t李盛又深深地瞥了一眼那个青年男子,此刻,那人正慢腾腾地走在后面,脸上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看起来似乎泰然自若,只是,李盛却越来越感觉那人非同寻常,他甚至能够感觉到那人的目光中隐隐地有着一丝杀气。
\t李盛想起来,那人的过所上记载着他叫肖延默,来自抚州,今年二十六岁。其实,肖延默的确是他的真名,但是,世上知道他身份的人其实并不多,他是彭?颇为倚仗的心腹之一,彭?的部下里,年轻一代的将领之中以肖延默最为出类拔萃,除了肖延默之外还有个来自广陵的李郁也很年轻,不过,李郁是个谋士。
\t彭?有了楚王马殷作为靠山,曾经率军进攻被淮南军占领的洪州,但却未能攻克,于是就在吉州北部的凤冈建寨拒守,以做长久打算。这一天,肖延默就被派到吉州来了,他的使命便是联络吉州城内的细作们,试图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吉州城。谁又能想得到
第二零二章 喜忧参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