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桓的话让在场的文人都十分嫉妒。
      自古文人都在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
      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而这是多少文人有多少文人皓首穷经都没有达到的地步。
      然而今天赵桓为这些武人莽夫建立忠烈祠,让这些打字都不识的莽夫受世人香火,这怎么能行?
      历朝历代只有先贤大儒或者神仙才能建庙立祠,还未听说过有给武人立祠的。
      赵桓此举无异于挑战天下文人的底线。
      就连赵鼎和李光都一时难以接受,在一旁小声议论起来。
      “赵大人,陛下此举是不是不太合礼数,自古以来还未听说过给武人立祠的说法!”
      “李大人,陛下所为之事又有哪几件会顾及到礼数呢?就说今日,我们与士卒同桌共饮,之前你可想过?”
      说到这两人都是心中一凛,无数儒家先贤,付出无数心血,才将儒家学说绑定在皇权之上。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还未有哪一个皇帝试图改变儒家的统治地位。
      而到了大宋朱熹更是将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如今赵桓要撅儒学的根,让赵鼎和李光都不由担心起来。
      与文臣们不同。
      在场的武将都是无比激动。
      自宋建国以来,他们武将就是被怀疑,被猜忌,被压制的一群人。
      李纲是文臣出生,领兵打仗都被很多文臣不齿。
      种师道在西北抵御西夏的进攻,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在文臣面前都没有什么地位。
      更何况韩世忠、林冲和岳飞这种寒门将军。
      只要稍微有点行为不当,就会被无数文臣弹劾,丢官都是轻的,不少人就是因为文人的弹劾身败名裂人头落地的不在少数。
      但是自今日之后他们武将也有了和文臣抗衡的底气。
      因为他们身后站着的是赵桓。
      在场的武将都全部站起,对着赵桓深深施了一礼。
      种师道更是激动地说道。
      “末将要替这天下武夫给陛下好好的磕一个头,谢陛下对我们等的体恤,今日之后我大宋将士在战场上定当誓死效忠陛下。”
      说完就跪在地上,给赵桓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在场的其他武将也是跟随着种师道一起,给赵桓磕了头。
      这场面让赵鼎和李光本想提出的反对言论都咽回到肚子里。
      他们两个能参加今天的宴会都还是组织战事后勤有功。
      倘若他们今天说出什么话来,在场武将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
      所以还是少说为妙。
      赵桓今天喝得很高兴,好在他酒品还行,没有酒后胡言乱语的习惯。
      不然他说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话来,说不定在场的人都会以为他疯了。
      这场宴席宾主尽欢,君臣和睦。
      大家都是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除了几个文臣不太满意赵桓建立英烈祠之外,其他人都是很高兴的。
      赵桓也没想到,文臣的嫉妒之心如此的重,以后会掀起那般波澜。
      ……
      古代的酒水虽然度数极低,跟后世的葡萄酒差不多,但是喝多了也不好受。
      第二天一早,赵桓还在呼呼大睡,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赵桓耳边响起。
      “陛下,到了上早

第64章 文人的嫉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