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莺,上午逛国子监有什么收获么?”
姜羿程觉得邹雯莺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儿,上次简单提过一嘴开坊市的事儿,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详细讨论,这次想听听她对于国子监的想法。
邹雯莺迟疑了一下,毕竟她对于国子监的看法不是特别好,她怕直接说出来姜羿程会生气。
“程哥,那要是我说了您可不许生气啊。”
姜羿程来了精神,看来是问对了,这丫头还真有些门道。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必顾虑。”
“嗯,先从哪说起呢?”
姜羿程也没有打断她,他还真想真正地了解一下邹雯莺。
“有了,程哥,您从前来过国子监么?”
“小的时候来过一次,怎么了?”
“那您觉着跟您小时候比,国子监有什么变化么?”
“变化…”
姜羿程听完邹雯莺的问题陷入了回忆之中。
记得好像是六岁左右跟着大哥来过一次,大哥办事,自己就在国子监瞎逛,毕竟是大齐的最高学府,姜羿程那时候刚来没几年,对一切还都比较好奇,所以印象也相对深刻一点。
那时候的世家正是顶峰时期,他们甚至都不屑于派遣家族子弟前往国子监读书,因为他们的家学更加渊源。
为了应付齐帝,他们大多数是派出家中的庶出子弟或旁支子弟考取国子监。
而且那时候还是有一些寒门子弟的,走在国子监里,到处都是郎朗读书声。
都是些在家里不被重视和在社会底层劳苦民众,除了努力别无选择。
人人手捧书卷,开口讨论的都是时事政事,家国天下的情怀刻在骨子里。
那时候真是有一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感觉。
后来随着齐帝打压世家,世家们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可是他们依然牢牢把控着读书进取之路,只不过把这个平台从家学嫁接到了国子监身上。
所以老百姓那声镀金院也确实不是白叫的。
“确实变了,变的死气沉沉,没有丝毫朝气的感觉。”
邹雯莺听见这个回答会心地笑了,不止姜羿程对邹雯莺的感觉有些特殊,邹雯莺又何尝不是呢。
只是简单的几面,邹雯莺就觉得姜羿程甚至比自己的祖父还要更能懂她的意思。
“我和程哥的想法一样呢,我也是小的时候来过一次,感觉现在和那时候的差距很大,这并不是因为今天考试的原因。”
“那雯莺以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
“程哥是在考教我么?”
邹雯莺的语气俏皮而不失稳重,显得心情很是愉悦。
姜羿程也是很放松,仿佛是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般,有很多话,很多想法想要诉说。
“算不上考教,说不定雯莺你的见识比我还要深刻呢。”
邹雯莺抿嘴一笑。
“程哥真会开玩笑,小女子哪里能比得上燕王殿下见多识广啊。”
邹雯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梅儿推开门走了进来。
屋里的空气突然凝固。
&nb
第50章:什么情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