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接到公社的通知。四队的村长秋石头、支书王建全、队长李二虎。
      五队的村长徐大、支书刘贵、队长杨红旗屁颠屁颠儿就来了。
      秋石头:“我滴天,我没听错吧?要在林子里种蘑菇!”
      徐大:“我们那林子真能种东西?”
      都说这于书记脑子好使,这主意是一个接着一个。
      他可是打听了。二队现在弄鱼塘呢,三队的沙地也说是要换东西种。
      他们四队五队其实心里可着急了,就希望啥时候公社能给他们也出个主意。
      又觉得自己村里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没想到,这搁在他们手里就只能捡点木头用的林子,都能被利用上。
      六人心里都很激动。
      争先恐后抢着说道:“我们种!”
      “我们也种!”几人胸脯拍的啪啪响。
      杨泽山:“你们不怕种不出来?”
      秋石头:“那去年之前,大家不是也觉得冬天不能种出菜么?”
      “公社给我们想招儿呢这是,我们得识人心!”
      徐大也说道:“那就是失败了,那也比什么都不干强。这啥都不干心里更慌。”
      “何况这玉米芯子我们有的是,这生石灰也能淘来。塑料布还有去年种暖棚还剩下不少呢。”
      于卫民说道:“那好,那咱就开干。这种植方法也没那么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说是这么说,于卫民也是纸上谈兵,他去不去现场指导基本没影响。
      干脆把菌种的培养方法和蘑菇的种植方法当场给几人讲解了一遍。又给几人大致写在了纸上。
      嘱咐道:“让村民们都种,看谁家的长得最好,看看是什么原因。光照还是浇水还是别的,吸取种的好的的经验。”
      秋石头:“明白,让我们边种边学么,下次才能种得更好。”
      徐大:“于主任,等我们种成了,村里有钱了,是不是也能办个托儿所,弄个学校?”
      “别说,这孩子们放进托儿所,那大人们是放心不少。”
      “还有我们村的小年青,没活儿干的时候,不少跑去一队听墙根儿的。现在也跟着认识几个字儿了。”
      于卫民笑道:“那感兴好,到时候你们村缺老师的话,公社给你们协调。”
      此时的第一生产队,两台联合收割机赶在小麦成熟之前送了来。
      另外两台则是直接送去了公社,方便其他生产队借用。
      收割机一下地,能够一次完成小麦的收割、脱粒、把茎杆分离这些工序。
      那速度,十个人也比不上。人们需要干的农活儿又轻松了不少。
      与此同时,于悠也开始继续优化第一生产队的课表。
      他们下放户里德高望重的齐老能在黑板上手绘世界地图。对祖国的山川河流、人文特色,更是有一定的研究。
      带着厚厚的眼镜的张老,出口成章,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事儿那是信手拈来。
      作为一个经历过现代教育的人,虽然这两门成绩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吊车尾吧。
      但是不能否认除了考试环节,这些课程听起来是十分有意思的,作用也很大。
      让人们更有深度,更有见识。
      张老:“丫头,真让我们去?”
      到了他们这个岁数,经历了这么多

第125章 出发去买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