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九十三章 人间难免鱼豚税[1/2页]

仙长也疯狂 管平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东海,真的太大了;
      就算人员相对密集的水晶宫,和这儿一比,也是冷静、空阔、寂寥、疏离啊。
      这儿真热闹,冰泷儿觉得好喜欢这里!
      这天,她就在汴河边,一边漫不经心地钓着鱼,一边心里发着这样的感慨。
      这时候,从西边那个青鱼市,正有个青年官儿,叫邵文恭的,刚从鱼市里收完商税出来,溜溜达达地,沿着汴河河岸,往东边走。
      邵文恭是这一带的监茶酒税,虽然官名里只有“茶酒”,但也收其他的盐、鱼、豚的商卖税,正是大宋此时负责收商税的监当官。
      大宋的商业繁荣,各种各样的收税监当官有很多。
      而能在汴京某坊、某市、某街,当监当官,其实已经很不容易。
      这是个颇有油水的差事。
      当初邵文恭为了弄到这个差事,还很费了不少劲。
      这并不是说,邵文恭本身才学不行,或是科举不得意。
      他其实正经科场举人出身,名次还不低,本人也是颇有才学的,尤其善于写诗词。
      那就要问了,如此风雅举人,为啥还当了这种当街收税的官?
      油水不油水的另说,听起来就不上档次哇,要知道这年头,能考上举人的,真有多少赤贫户出身的?
      而且堂堂一个举人,今后得利的机会多的是,哪在乎商市里揩个油的?
      但其实,监当官有个很一般的好处,就是它不仅是“官”,不是“吏”,数量还十分庞大。
      要知道大宋的财政收入,想象中占大头的农田收税,其实才占三成还不到;
      七成以上,都是工商税,和官方经营的所谓“禁榷”。
      数量大,还是官,并不是低下的吏,那对很多科举士子来说,监当官就是个很好的当官起点了。
      反正不管其他的,先入门再说,完成从民到官的跃升,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别说没什么名气的邵文恭了,就连文名更大的人,都有很多,最开始,都是从当收税监当官,开始仕途官路的呢。
      比如在处州,有个收酒税的监当官,叫秦观,这人非常善于写词。
      他写的诗词,大多是风花月雪,但也有关于本职工作的,比如,秦税官有一首诗是:
      “竹柏萧森溪水南,
      道人为作小圆庵。
      市区收罢鱼豚税,
      来与弥陀共一龛。”
      你看,比邵文恭名气更大的秦观,还得去市区,收杀猪卖鱼的税呢!
      而且,当个收税的监当官儿,还有个好处便是,有公开的油水可揩,并不需要贪赃枉法。
      朝廷规定,只要比朝廷定的基本量,收到更多的商税,对增加的这部分钱,监当官拿其百分之一,手下的税吏拿千分之一。
      不过,有奖也有罚,超了拿奖励、拿分成,那少了,不足朝廷规定的基本量,那监当官自己就得赔钱补差额了。
      所以,就算那些自命清高、才高八斗的文人监当官儿,对本职工作,也非常地上心,毕竟奖赏可以不要,要自己赔钱,那是既损财、又丢脸,完全不能接受!
      这不,有个名气比秦观还大一些的监当官,叫苏辙的,平素这人真个清高,写诗赋文,主题也是高来来去,动不动纵横古今。
      但他在筠州,当盐酒税的监当官,也不得不很勤劳!
      据说他是,“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果然任何事儿,只要定下奖惩分明的合理制度,什么人都可能做得很好的。
      今天,正在汴河边溜达的邵文恭,虽然清高不如苏辙,文采远差秦观,但不妨碍他,一样对着汴河的景色,开始搜肠刮肚、吟诗作词。
      正巧这时,飘起雨丝,几经斟酌,手掌上还沾着鱼鳞猪油的邵文恭,便对着汴河,高声吟哦:
      “河上簌簌细雨时,
      家家船头理网丝。
      怪他楚调兼潮调,
      半唱销魂绝妙词。”
      这首诗,他写得确实还不错,竟颇有大地理观。
      写出来好诗,邵文恭的心情也变得很不错。
      不过这样的好心情,也没持续多久。
      当他看看左右没有人,脸色就耷拉了下来。
      原因无他,他上个月收的税额,离规定量还有一截,导致他自掏腰包、赔钱啦!
      所以现在七月初了,他勤快了许多,跟那个苏辙前辈一样,“与市人争寻尺”。
      刚才他在青鱼市里,就跟好几个卖鱼的“奸商”,艰苦卓绝地斗争,才好不容易多收了几十文钱。
      “不行!得更进取了!”邵文恭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这么想着,他再看看汴河水,两句诗又蹦在心头:
      “心比汴河悠悠流,
      河畔烟雨动客愁。”
第二百九十三章 人间难免鱼豚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