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班低下头,卑微地说:“是的,尉迟将军,我们希望...希望能够平息大隋的怒火,让草原的生灵...生灵免于涂炭。”
尉迟敬德闻言,微微一笑,但没有立即表态。
他心中清楚,即便是接受了乌尔班的提议,也不能保证大隋军队能够停止前进。
因为这次出征,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找回被偷走的粮食,而是为了彻底解决北方的威胁。
他看着乌尔班,说道:“我会将你的提议上报朝廷,至于结果,你还需等待。”他的话语中既没有承诺,也没有拒绝,将整个局面的主导权交回了朝廷。
一骑尘土飞扬,奔赴西去,皓月闪烁,凌冽的寒风切割着夜色,掠过那匹冲天而去的快马。骑者,怀握密信,目定洛阳,追逐着那万里归程,信中,载满尉迟敬德对于突厥诚意的思考,向皇上请示,追问处理之策。
杨广端坐龙椅之上,眼眸中透出锐利而狡黠,手中紧握羊皮信?,一字一句,犀利的眸光跟随着那行行字句游走。
信上篆书如龙,每个字如破冰之刀,清晰刻画出尉迟敬德的疑惑和请示:
“边境突厥,欲献愆人,求息朝怒。其心诚恳,可见其惧。然边事紧急,军情如火,朝怒未平,不容示弱。朕虽有意怀恕,但恐此举致使虏胆,破我大隋威严。故此,朕陈此军情,望皇上示知。”
杨广微微一笑,短暂的决定之后,他继续往下看,他知道,尉迟敬德的这个请示,将会引领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决断。
一封圣旨没多久就出现在了尉迟敬德的手中。
朕得君书,内中所载,皆为边事要务,君之忧国,朕心领矣。但朕深思熟虑之后,方明此中道理,遂有此下诏。大隋以天威之国,豪杰之所,岂可让吾等有罪之人,以此低头?岂可以突厥之愆,轻描淡写?
突厥元凶,朕意命君将其释回,告知其主:原谅他们,非我大隋之事,而是他们草原之神的事。我大隋之要义,乃是送他们去见草原之神。
朕有此旨,特此告君,君可按此行事,任重道远,望君珍重。
尉迟敬德接过皇上的诏书,眼睛扫过每一个字,面露满意之色,露出了牙齿,放声大笑起来。这般大笑乃是凤鸣岐山般的高亢,士兵们听之,也都明白了这是将军的振奋和决心。
尉迟敬德遂命人将突厥元凶释放,赐马仗剑,回去告诉突厥王,大隋皇上的恩典如海,却也断然不会接受他们的谢罪。
回到突厥王庭的突厥人,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无奈,当突厥王听到这个消息时,脸上的颜色彻底变了,手里紧握的玉杯也摔在地上,满庭皆是无言的沉默。尽管已经预见到此局,但此刻谈判的失败还是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帐篷内充满了凝重的沉寂,不少人低头思考,却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突厥王庭里的这场无声的战争,无疑比战场上的激烈战斗还要残酷。
突厥王庭内,议事的气氛压抑而紧张,所有的眼光都汇聚在
第一百八十二章 谈判破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