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零部件磨损加剧。
孙岚,从生态学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星球上的自然资源来降温的想法。
“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利用它们吸收热量的特性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孙岚说道。
于是,队员们开始在星球上四处寻找合适的物质。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蓝星上“冰盐”的物质,其在高温下能够迅速吸收大量热量,并且融化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队员们收集了大量这种物质,在采集区域和临时营地周围搭建了简易的降温设施。
这些设施有效地降低了周围的温度,为队员们创造了相对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同时,李阳带领工程团队对采集设备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散热装置,提高了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到了夜晚,极低的温度又成了新的挑战。
设备的金属部件在低温下变得脆弱,容易断裂。
队员们的行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普通的保暖装备无法抵御如此寒冷的天气。
李阳带领工程团队紧急行动起来,他们为设备的关键部位安装了加热装置,确保设备在低温下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利用飞船上的合成材料,制作出了保暖性能更强的防护服。
这些防护服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持体温,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不会影响队员们的行动。
在应对星球特殊环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紧密协作。
吴风凭借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提前预警环境变化;
林晓和李阳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研发出应对特殊环境的装备;
孙岚从生态角度提供解决方案。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采集团队逐渐适应了星球的特殊环境,资源采集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这次应对特殊环境的经历,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们的应变能力,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探索中,他们知道还会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但只要团结一心,发挥各自的专长,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为蓝星文明的星际探索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卷二:初入星系第32集:应对星球特殊环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