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章经济封锁[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继续道,“杨易此番携手勇卫营孤军入草原,扬我大明国威,众臣以为该如何封赏!”
      侯恂启奏,“杨易孤军奋战,有勇有谋,连番败鞑子名将,扬三军勇气,实乃大明之福。微臣以为,当重赏!”
      作为兵部尚书张凤翼不能不表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杨易既然屯田密丰,何不重设密丰镇,由其镇守!”如果这样,杨易可算是一步登天,由百户升任总兵!
      朝堂哗然。刑部尚书郑三俊道,“如此超擢提拔,骇人听闻!让其他将士情何以堪!再者,一次战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不过投机取巧,运气极好而已。”
      张凤翼立马闭嘴。
      翰林编修吴伟业出言道,“启奏陛下,虽然密丰土地归属明确,然杨易屠杀良民、飞扬跋扈、目无尊卑,罪行极大。不能因为其有战功就网开一面,臣以为当三司会审!”
      吴伟业,吴梅村是也,明末有名的才子,江左三大家之一,崇祯四年科举状元。在后世留下不少传说,有着明末大多文人的典型共性,风流倜傥、指点江山、结社论政等等,其同秦淮八艳里卞玉京的缱绻故事令人唏嘘。
      杨易如果知道吴梅村弹劾他,不会觉着奇怪,江南的文人说白了,几乎是一家。吴梅村的父亲吴禹玉同周延儒是好友,周延儒又是他的恩师、座师。是非曲直并不是明末文人首要衡量的,各种复杂的关系才是做决定的标准。当然了,这也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人情世故嘛!
      崇祯不悦,但也没说什么,对自己的首辅道,“温爱卿,杨易战功卓著,虎将也。然残杀皇亲家奴,终究目无尊卑,以下犯上。朕赏罚分明,有功不赏,恐寒将士之心。目无尊卑,欺压皇亲,不罚又不足以平民心。爱卿可有法解?”
      温体仁沉思片刻道,“杨易战功不菲,即使如张大人所言,封其总兵也不为过。然其闯祸不小,杀人终究不对。臣以为,不如功过相抵,不赏不罚。待以后立功,再做奖赏也不迟!至于出征的其他将士,论功行赏!”
      功过相抵,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也罢,着兵部拟出条陈!”
      凭着老命在草原上出生入死换来一个功过相抵,诏狱中的杨易并不意外,能活着出来已经是天大的幸事,自己毕竟得罪了那么多勋贵,有此结局就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狗屁奖赏要不要无所谓,但田地的明确归属才是让杨易最兴奋的,明确界定农场的拓荒的田地归朝廷,使用权归农场,勋贵们不得讨要。自己的家业算是保住了,这个朝廷还不算太混账。
      得知崇祯在朝堂上怒斥那帮为勋贵摇旗呐喊的言官时,心中对崇祯不由多了一分敬重,堂堂帝王,能为自己这个基层干部说话,还不算昏聩。侯恂那句话说得没错,“要想保住自己的一切,只有靠战功、奇功,你才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你才能得到皇帝的庇护。”
      杨易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弹劾自己,一个百户值得你们那么做么?就算拿了勋贵们的银子,也不至于把我往死里整吧!杨易想不通,也懒得去想了。
      走出诏狱,萧懿、侯成、赵依、秦双、关晟、侯永等农场高管和亲卫前来迎接。杨易转身朝“欢送”自己的锦衣卫兄弟们拱手道别,因为他们的照顾,自己才毫发无损。都是生死兄弟,无须多言!
      离开诏狱,杨易和众人来到密丰会馆,此时的会馆空空如也,连花园里的银杏树也被人挖走了。
      赵依低垂着头,“对不起,东家,奴家没有照看好会馆!”
      “不怨你!”杨易摆摆手。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事实就是这样。债主们没将房子扒了,已经算客气了。
      会馆门口一阵吵嚷,得知杨易出狱,大批债主闻讯而来。债主有给杨易借贷的大债主,更多的是货款未结的小债主。杨易实行的是先拿货后付款的方式,债主们风闻杨易可能死在草原,纷纷要求还钱,导致农场资金链断裂,无法偿付。
      杨易将债主们召集到厅堂,“诸位商家稍安勿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杨某乃信义之人,不会欠债不还的。前些日子受朝廷差遣,出差公干而已,大家不要听信谣言,说杨某携款潜逃。如今杨某不就回来了么!”
      “回来了正好,赶紧还钱!”
      “杨老板,那是我们的血汗钱啊,一家老小等着买米下锅。”
      “我家老小等着救命钱!”商家们又吵嚷起来,比惨

第131章经济封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