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4章还债[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尚质五万、格里木一万、鸡贩子三万,加上这三万,总计十二万两银子,离继续还的银子还差二十三万两银子。
      明日就要还款了,杨易愁啊,缺口还那么多。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太少了,还是靠着自己的这帮“老朋友”才凑点银子。刚穿越时孤独无依的感觉又来了。
      招来几个得力干将,杨易深吸口气,“项爻,那几家愿意借贷给我们的钱庄,你觉着哪家合适!”
      一听这话,赵依、项爻、兰卓三人齐齐跪下,“东家不可!”
      项爻道,“这几家钱庄都是京城勋贵们开的,吃人不吐骨头!”
      兰卓伏在地上,“东家,一旦陷入高利贷将万劫不复,利滚利永无偿还之日!”
      赵依更是泣声道,“东家三思,他们明摆着就是要我们入局,我们不能中圈套。实在不行,我们就放弃农场吧,他们不就是想要田么,给了他们总不至于赶尽杀绝。只要养殖场还在,我们总能偿还债务!”
      “东家三思!”
      杨易眼中厉芒一闪,“圈套就圈套,大不了鱼死网破!”欠勋贵们的钱如何,利息高过天又如何!只要缓过些时日,自己就秣马厉兵,谁敢来要债,杀无赦!只是这样,自己的信用破产不说,还真的会沦为朝野公敌了。
      秦双来报,“东家,侯尚书来了!”
      杨易整理衣冠,前去迎接。侯恂前面有个宦官打扮的人,其身后则跟着黄佑和两个力士抬着一口箱子。
      领头的宦官尖着嗓子道,“圣上口谕!”
      所有人立马跪下,“……密丰百户杨易,征战有功,赐银五百两……”两个力士将箱子放下就跟着宦官走了。宦官走时,有点不乐意,因为朝廷尚书在此,不敢收好处呗。
      宦官走后,侯恂叹气道,“尔等遭遇,吾已知晓,难为你了。为了朝廷拓荒无数,还要被权贵勒索!”
      杨易能说啥,一声不吭的看着黄佑,那意思是不是你胡说八道,我会在京城密丰办农场么?借债无数,还要时刻警惕这帮权贵扑上来。
      黄佑有些尴尬,“杨百户受委屈了,我也没料到勋贵们如此贪婪无度。”
      “你不要怪黄郎中了,他也是赤城体国,”侯恂对杨易道,“陛下已经知道你的处境,体谅你的难处,也是有心无力。特意赐你银子,以表支持!”
      五百两,杯水车薪都不够。但是这份量,却沉甸甸的,天子赐银啊!
      黄佑补充道,“陛下内库拮据,赐银一般不过几十两而已,对你已经不错了。”
      赐银不多,却是皇帝的态度,自己一介百户,能在皇帝心中有那么一些分量杨易知足了。杨易跪伏地上,“微臣杨易谢陛下恩典!”说的很诚恳!
      侯恂道,“听说很多人找你还债,可有解决之道?”
      “我会解决的!”
      侯恂和黄佑没有多说,问这句话也不过是个态度而已,他们也没办法帮着解决。
      两位大人走后,来了两位商贾打扮的人,一老一少,年纪大者不过四十左右,年纪小者同杨易一般大。
      落座之后,杨易得知他们是晋商帮的人。晋商可是大名鼎鼎的商帮团体,实力不在徽商之下,在明清两朝繁荣数百年,有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等,规模庞大,都是晋商辉煌的见证。但是让人所诟病的是,明清交替之际,晋商,尤其是山西八大皇商大发国难财,向满清走私武器、粮食等军需物资,并向满清泄露军情。在满清军队席卷中原时,一路提供各种物资、粮食,妥妥的带路党。
      杨易自己也通过格里木同蒙古部落做生意,但主要是用银子从草原购买所需物资,也向格里木输送瓷器、皮革成品、肥皂、果酒等物资,但并没有涉及军需物资。身为大明的官员,要坚守不卖国的底线。而且,明朝并未彻底禁绝同关外的贸易,张家口和另外几个关口一直允许同关外进行贸易,张家口最为繁盛。至于,格里木通过赚到的银子买些什么物资返回草原,就不是杨易能考虑的了。毕竟,查禁违禁物资输往关外是边军的事情。
      就目前杨易所知,违禁物资输往关外

第134章还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