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0章 农场军(2)[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抚恤条例一颁布,整个农场轰动了。杨易提到的工作,在他们眼里就是吃皇粮,拿俸禄的。大明的卫所兵,都是世袭,除了征战时有军粮可吃,平时没有饷银,都是自己种地。而朝廷的募兵,虽然俸禄高,但是一旦离开军队啥也不是了,也得靠自己双手挣饭吃,压根没什么安排退役士兵参工的念头。就算朝廷官员致仕后,如果积蓄财产够多,也能体面生活,不然也够呛。而杨易则不同,给每个士兵的退路都安排好了,不愁生活,也不用去种地。只要能当上兵,就能端上“铁饭碗”。通过科举当官太难,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太遥远。而能通过当兵实现,容易多了。
      就这一项,就让农场的征兵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即使杨易提出剃头的要求,也没能阻挡大家当兵的热情。
      想参军的人多了,农场就能优中选优,征募进来的都是精壮男丁。
      杨易敢如此承诺,自然有他的底气。因为农场要建立大量工场作坊,吸纳劳力,不愁没有地方安排人员。
      杨易再次对老兵道,“你们都是战场厮杀出来的,有经验有战功,这批新兵就交由你们来带。”这就相当于为他们提干,最次也能做个副队正。
      杨易拿出名单念到,“成魁、杜新茗、江原、高青河、马进、方忠、周达、刘正明、许捷、陈重华升哨总”杨易一口气念出了念出十位哨总的任命,念到的人出列领命。这十位哨总都是征战草原作战勇猛的人。其中马进、方忠、周达、刘正明乃杨易十二亲卫出身,江原、高青河是关晟带来的原边军将士,成魁、杜新茗乃农场招募的第一批护卫,许捷、陈重华原先是双山养殖场的护卫。
      杨易将新兵分十哨,每哨一百人。长官为一个哨总、两个副哨总。每哨分五个小队,即二十人一个小队,设一正一副两个队正,正副哨总各领一队。副哨总和队正的任命名单经过杨易签署之后由大哨总宣布。
      哨总之上按理说应该是千总,但是因为杨易做过千总,目前有没有营职,众人不能逾越,于是设计出了大哨总一职。关晟、魏大勇、李大海为大哨总,关晟领江原、高青河、马进、方忠四哨,魏大勇领成魁、杜新茗、周达三哨,李大海领刘正明、许捷、陈重华三哨。每个大哨总有亲兵十到二十人不等。
      秦双、侯永分为杨易亲兵队正副队正,统领从双山老兵中挑选出来的三十人,负责杨易的贴身安全。杨易原来身边的十二亲卫就彻底结束了,除了战死的,其余都安排进军队任职军官。保障了杨易对军队的掌控。
      侯成被任命为总教头并负责军队的相关事宜,手下三十名老兵组成的督导员,负责军纪和训练。三位大哨总为副教头,秦双、侯永兼监军,杨易的亲兵队兼职宪兵队。冯山、黄延嘉、于衡被任命为录事参军,兼管文书、后勤、伙食之类。该三人都是双山学堂的学子,黄延嘉为黄有发的侄子。
      没办法,人少将寡,只能兼多职。
      人事任命完成之后,杨易扫视全场,全场鸦雀无声,训诫道,"今天是我们农场军正式成立的日子,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将是一支新型的军队,我们的训练方式,打仗方式,日常行为等等,都将与众不同。现在我们的规模还小,以后我们将改变历史。请大家记住我今天的话。"
      "战场很残酷,你死我活,要想能活到胜利的那一天,就要加强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我颁布几条军令,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坚决服从命令。三,严肃军纪,不扰民。四,奖惩严明……"
      杨易颁布多条军规戒律之后,激昂道,“我们农场军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天下最强悍的军队!”
      无论新兵、老兵听了杨易最后一句话都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提刀上战场。
      杨易讲完话,侯成站了出来,目光锐利,虽然腿有点瘸,但没人敢笑话他。
      侯成大声喊到,"今天是你们正式成为农场军的第一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吃的穿的、

第140章 农场军(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