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9章新经济(4)[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错,杨易把传销带了进来。把传销带进来,实属无奈之举。
      蜂拥而来的学子就是定时炸弹,一个不好就会酿成动乱,必须积极引导,让他们有事可做,而不能放纵他们胡来。什么诗词比赛,景点旅游等等,都是为了分流学子,让他们去参加各项活动、积极消费。同时上马的苏州各项基础建设,也能吸引一些贫困的学子去做差事,又鼓励苏州的商户吸引一部分学子就业等等,但是来的人太多了,光这些渠道还不足以分流。于是杨易想出了传销这个招数,杨易恨不得那些没有消费能力又不愿意做事的人整天去听传销课。
      果不其然,传销能塑造亿万富翁的巨大“成就”,吸引了不少学子参与,即使不参加的学子也充满热情的讨论“传销”这样的新事物。有效分散了学子们的注意力。“传销”在他们中间的讨论热度超过了张溥的热度。
      传销的危害杨易非常清楚,一旦崩盘后果难料。按后世的规则,苏州衙门作为庄家,如果传销无限制发展,衙门也会崩盘,也承担不起崩盘的后果。杨易于是反其道而行之,衙门给导游和牙人的提成三成始终不变,那么上线只能提下线在这三成收入里的份子钱,也就是说,你的上线越多,那么官府给你的三成回扣,有相当部分要给上线。即级别越低,真正拿到手的钱越少。这样的规则,有利于最开始参加的人员,不利于后面参加的人员,当这个收入不足以吸引人们时,这个下线就很难再发展下去。这样的话,衙门压根就没有任何风险,只会让下面的人更加疯狂的为自己敛财。学子涌入苏州这事本就不可持续,短时间内把大家吸引过去就足矣了。
      “公子贵姓?哪里人?有功名没有?”
      “在下姓徐,镇江府人,是个秀才!”
      “我也是秀才,宜兴的,我叫林兆清……相见就是缘,来来来,喝口小酒……各位兄台,大家都是读书人,都来坐坐。”林兆清拉着一帮学子席地而坐,品着自己带来的小酒。
      这帮学子住在衙门提供的帐篷里,显然经济条件不好。
      大家喝着小酒胡侃。
      林兆清跟着大伙大骂阉党一番后道,“……诸位兄台都是怀着赤诚之心而来,风餐露宿,食不果腹,都是为了维护我辈读书人心中的正道,小弟深表佩服。也于心不忍。”说罢,林兆清眼中挤出几滴泪水。
      徐秀才端着一杯酒一饮而尽,“天降大任于世人,饿其筋骨,劳其体肤。为了匡扶正道,即使身死又何妨。徐某感激林兄厚爱!”
      “不,我辈读书人匡扶社稷,杀阉党,斗奸相是义不容辞之大任!”林兆清正气凛然,“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心中正道就要忍受饥寒交迫,就要辜负妻儿老小。我们要两手抓,一手斗奸佞,一手求富贵,两不耽误。”
      众学子一脸黯然。徐秀才叹息道,“我等家境贫寒,要想富贵只能科考一途,富贵二字谈着容易,获得太难。”
      “其实我林兆清也是农家子弟,上有老,下有小,良田不过三两亩,出门穿草鞋,读书立窗外。但是如今我穿丝绸,皮靴。”林兆清见众人投来疑惑的眼神,咬牙道,“也罢,在下与众兄弟相见甚欢,就给你们一条致富路。”
      众人投来热切的眼神,徐秀才更是激动不已,“林兄请讲。”
      “昨日我就赚了四百两银子,赶得上我以前几十年的收入,为何?”林兆清压低了声音,神秘道,“因为我做了一门生意……上线发展下线,下线也在为自己赚钱……”
      ……
      杨易的“新经济”为苏州府衙门带来滚滚财源。库房里的银子堆积如山,陈洪谧的心沸腾了,主政苏州多年,很多民生工程拖拖拉拉,甚至半途而废。现在是时候大展拳脚了。他希望自己离开苏州的时候,能留下清名。
      于是,在杨易的支持下,苏州拉开了浩荡的建设工程。所有危桥要么维修要么重修,烂路铺上青石板,河道疏浚、整修等等。同时新增二十所官学,补发拖欠的官吏钱粮,填平衙门的亏空、旧账等等。
     &nbs

第199章新经济(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