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7章请战出关[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易还没说完,侯恂摆摆手,“你们路上的经历和苏州的事,仆人都告诉我了。错不在你,你不必自责。”
      侯恂放下酒杯,叹口气,“唉,我家朝宗自幼聪慧,三岁背诗,八岁已经看遍四书五经!我和夫人视若珍宝,宠溺无比,养成其高傲的性子。一遇挫折就病急乱投医,遇到比之强之人就容易嫉妒。而你少年老成,做事执着,不善空谈。当时老夫让你们同行,也是想让朝宗跟你学学,结果事与愿违!”
      见侯恂如此明事理,杨易也松口气,“令郎年少涉世未深,加以磨炼,必能继承大人衣钵,成一代大才!”
      “玉不琢不成器,老夫之所以让他去江南游学,也是希望他能增加阅历,江南大才甚多,挫挫高傲的性子。”侯恂端着酒杯一饮而尽,“出门远行,无人约束,所遇之人难免良莠不齐,盼他能自我分辨,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江南烟柳之地,当抗拒诱惑,潜心向学……老夫如今身陷牢狱,爱莫能助,将来能否成才,看其造化矣!”
      可怜天下父母心!杨易宽慰道,“侯公子天性聪颖,本性不坏。我观之其与方以智几人交好,这几人才气不菲,想来对令郎不无裨益,大人不必担忧!”
      侯恂点头后,话锋一转,“张溥乃江南士林领袖,影响力颇深,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尔当真胆大,居然敢囚禁于他,胆子不小!”
      杨易默然不语,只是带着一脸疑惑的表情看着侯恂,杨易吃不准侯恂是不是复社之人,更不清楚他跟张溥渊源如何!
      “老夫也是复社中人!”侯恂目光炯炯。
      杨易坦然道,“朝中文官多半与复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人乃复社中人,已在意料之中。下官对囚禁张溥并不后悔,张溥确实胁迫姚詹事操纵乡试,论罪他难辞其咎,但是考虑到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下官不想因为乡试一案再给朝廷增加麻烦,简化处理,也没有追究张溥的罪责。为何他们还对下官不依不饶?”
      “你错在败坏了张溥的清誉。清誉对士林之人是何等重要,即使是莫须有的,也很难恢复如初了。”虽然远隔千里,侯恂凭借自己为官数十年的经验能准确推断出杨易的小伎俩。
      杨易不以为然,脸色严肃道,“如今的大明风雨飘摇,外忧内患,正是朝野团结一心的时候。张溥组织复社究竟为何意?操纵科举,安插亲信,煽动舆论,鼓噪士子,其所作所为有哪一样能改善朝廷面临的困境?不但不能,反而更加撕裂朝臣。张溥的很多观点,下官认可,但现在不合时宜。现在朝廷需要的是如何剿灭流寇,如何抵御鞑子,如何让百姓丰衣足食,而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虚的东西。”
      侯恂愣了,本来想教育一番杨易,没想到杨易见识深刻,反而有教育自己的样子,完全不是一个百户能说出口的。
      杨易继续道,“当年的东林党,现在的复社,可谓人才辈出,一度权倾朝野。可是这么多年又做了些什么?无止尽的党派倾轧,无休止的谩骂攻击,道理说得头头是道,远胜孔孟。但他们可曾增加了朝廷的赋税?可曾让鞑子不再侵扰边界?下官愚鲁,说不出张溥那些能让人巅狂的话语,但下官知道为朝廷多种一亩地,就能为朝廷增收一分税。”
      侯恂笑了,“你这还叫愚鲁?说得老夫都无言以对。”
      “大人,下官没什么雄心壮志,也不想惹什么人,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有些事碰上了,避无可避,下官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若再来一遍,下官依然会这样做。”杨易真诚道,“大人对下官有恩,下官感激。但对你们复社的做法,下官不认可的依然不认可,请大人见谅。”
      “社稷倾危,朝廷困窘。其实老夫也在思索这些年的的得失,你的话倒让老夫有些眉目。”侯恂深思片刻,举起酒杯,“罢了,不说这些,来,还是喝酒痛快!”
      “我敬大人!”
      两人喝得面红耳赤时,张成来了,“大人,陛下召见!”
      ……
      乾清宫西暖阁,秋日和煦的阳光照进宫殿,带着一股暖意。
   

第227章请战出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