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里能活着已经不容易了,你们其实本性还是善良的。以前的事就过去了,我也不追究。如果愿意留在农场,我可以安排你们做事,只要你们本本分分,衣食无忧没有问题,如果作奸犯科,就要按律法处置。”杨易随后安排跟随而来的农场文员,让他们好生安顿这群流民。
农场的拓荒工作一直在持续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只要规规矩矩做事,杨易都持欢迎态度。
流民们听说农场愿意收留他们,激动的泪如泉涌。磕头感恩。
流浪的生活终于结束了。
去安置点的路上,流民们看见无垠的稻田,成群的牛羊,鸡鸭,还有农户们住的砖瓦房,房前都挂着晒干的鱼、腊肉等食物。流民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颠沛流离的他们看到无数荒芜的村庄,第一次见到如此富庶的地方,心中那份激动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也为自己投奔了好地方而庆幸。
热心的老憨一路上给他们讲解农场的来历,开发经过,农户们的日常生活,收入多少云云,还有农场的规矩、赋税等等。几位当家的听得两眼满是星星,这些信息很快传遍了流民,他们都欢呼雀跃,日子有奔头了。
随着农场拓荒边界的不断延伸,居民点也不断向外扩展。在潮河东南靠近黍谷山的地方,正在修建一个新的定居点,取名黍谷村,离密丰镇二十里左右,目前入住的人家很少,正好用来安置这帮流民。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农场水泥的产量相当多了,所有新建的住房都采用砖混结构,加上预制板,建房的成本很低,速度也快。至于抗不抗震,不在杨易的考虑范围之内。
杨易对农场的住房体制做了改变,筒子楼免费提供给新来的人员居住,相当于集体宿舍。如果想居住条件好的话,要么买地自己建房,要么买农场提供的商品房,有房契。商品房品种多,有四合院、别墅、楼房等,各种大小都有。
刚来农场的人们没有钱财,自然只能挤在筒子楼里;但条件好了之后皆愿意买属于自己的房产。随着农场的繁荣,前来农场的商贾等各色人等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在农场置办不动产,导致农场的房价不断创新高。以至于很多精明的商人开始投资农场的房产,大手笔囤积商铺和住宅。杨易因此通过房产获取了巨大利益。
杨易曾经盘算过,只要农场持续稳定的发展,安全能得到保证,几年之后,仅房产一项收入就能还清所有欠债。难怪后世的大老板大多涉猎地产行业,暴利啊!
流民们来到黍谷村,看到刚建好的筒子楼,心里那个踏实啊。他们大部分人原来住的不过草屋、泥土房,不是漏雨就是漏风。哪有这样的房子结实。
“这是集体宿舍,免费给你们住的,挤是挤了点,但遮风挡雨。以后大伙条件好了,可以买大房子。”老憨是个热心肠,很有耐心的给大伙介绍,“村里有食堂,免费给你们供应一段时间,伙食虽不怎样,但管饱,偶尔会有肉菜。”免费伙食以稀粥为主,配上番薯土豆咸菜。并不是杨易舍不得,如果配置好了,大伙都好吃懒做吃白食了。故而免费伙食的宗旨是饿不死你足矣。
就算是稀粥、番薯,对于他们这群流民而言也是不错了,还免费管饱。
毛老三奇怪道,“那不是什么事不做也能在这儿吃饱饭了?”
老憨笑到,“瞧你那点出息。你天天在这儿喝稀粥,看我们吃肉喝酒你乐意啊?”
毛老三想想也是,能吃肉为啥要天天喝稀粥呢!
“东家说过,我们不养懒汉。不管怎样,都不能不劳而获。凡是不服从安排又不愿意劳动的,一个月了还在这里混吃混喝,
第258章山西流民(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