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4章新的利润增长点[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范掌柜过奖了,杨某为国戍边而已,不懂商业,一切不过机缘巧合而已”杨易很谦虚。
      你不懂商业,那天下就没有商贾了。范掌柜暗自腹诽,继而道,“吾等想在密丰置办些房产,可否优惠?”
      大生意来了,杨易笑眯眯道,“量大优惠!”
      晋商们之前在密丰租了一座四合院,作为会馆所用。现在他们也被密丰火热的房产市场所吸引,经过评估后,他们决定购买房产。
      大商贾就是不同凡响,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购置了价值二十万两的地产,杨易将几间黄金地段的商铺破例售给了他们。晋商的大手笔再次震惊了众人,他们将房产价格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再次引起人们对房产的狂热……
      农场银行跟着水涨船高,诚信经营、童叟无欺、银圆输出加之密丰农场为其背书铸就了其坚挺的信用,存贷量不断攀升新高,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其认可度越来越高。存款量突破两百万两。
      银行的主要经营是吸储、贷款和银圆加工。鉴于大明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贷款以抵押贷款为主,在农场内部向公职人员贷款、提供房贷等业务。其实最主要的业务还是农场业务,因为农场需求的资金量太大了,与其到外面借钱,不如在自己银行贷款,利率还低。说白了,银行就是农场的小金库。
      海运产业成了农场新的利润增长点,让杨易喜出望外。
      在仲良、兰卓的经营下,船队已经发展到了十条船,开通了天津到松江的固定航班和订制航班,客货两用。原本大家对海运忌讳,担心船毁人亡,船队推出了海运保险,承诺加倍返还。一些胆大者开始尝试,良好的信用、宾至如归的服务和速度吸引着更多客户使用。尤其是速度,单程时间在十二天左右,而运河在通畅的前提下至少需要一个月,若运河不畅,两三个月是常有之事。
      快捷的速度对客户的吸引力确实太大了,尤其是人员往来和信件往来,给大家带来了极大便利。尤其是这次清军入寇,很多人家选择走海运回江南避难,船只供不应求,由于实行弹性价格,使得船队赚得盆满钵满。
      船只容量有限,不适合运输大宗物资,只适合信函或小件物品。对船队而言,信函的利润是最高的,信函通过海运到达了港口,但是怎么送到收件人手里呢?那就必须有人送,那这个产生的费用肯定是信函的主人支付,若有两封信是一个地方的,花一笔费用赚两份钱,多好的事。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利,通信确实麻烦,往往托亲友顺带捎过去,这个时间就很难说了。一封信隔了几年才送到亲人手中那是常有之事。而船队承诺直接送到家,那对需求者是很大的福音,花费一些银子也是心甘情愿。别看着小小的信函不起眼,成为船队的重要利润之一。因为在北方做官的几乎都是江南士子,与亲人通信是他们的刚性需求,量大。往往一方收到信件之后,就写上回信,再通过海船运输。
      杨易在行署衙门里接见了风尘仆仆回来的仲良,听了他对船队的汇报,很是欣慰,连说三个字,“好好好!”并表扬了他和兰卓、侯永,又提了些建议,继续扩大船队,提升速度将单程时间控制在十天等等。
      仲良又汇报了江东城的开发状况,杨易在上海购置那片土地在黄浦江以东,也就是上海城的江对面,为区别于上海,改名叫江东城。这江东城相当于杨易的私人地块了。

第314章新的利润增长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