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县衙,大小官吏们已经等候在大堂,此时的他们个个胆战心惊,受那帮士绅蛊惑,他们没有去迎接新任知府,心中难免忐忑。
杨易坐到大堂的正位上,脸色阴沉的打量着这帮官吏,护卫们已经接管了整座衙门的安防,杨易有十足的底气来收拾这帮不开眼的东西。
“怎么,以为本官进不了县城?”杨易确实上火,猛拍桌子,咆哮道,“别说你们几个贪官污吏,皇太极的桌子我都掀过,你们算个球!”
大堂内回荡着知府大人的咆哮声,官吏们个个噤若寒蝉。王大宪坐在副位上,闭目养神,他可没听那帮士绅的教唆,给杨易一个下马威。否则,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待杨易发泄够了,王大宪站起来,“过来让知府大人认识下……罗县丞……李主簿……”每点到一人,那人就出来向杨易行礼。
各县依据其管辖人口、地域和上税多寡编制不同的官员,上海县是上县,主管的人口多、经济富庶,官吏配置基本齐全,所以称得上官的人还是不少的。杨易只记住了几个主官,其余人只能以后慢慢认识了。
好不容易介绍完了,杨易虎目扫视了一番众多官员,沉稳道,“朝廷设立特区,是为寻求富强之策,改我大明之积弊。望诸位同僚抱着破釜沉舟之勇气,锐意革新。吾等?哿ν?摹⒎比偬厍??桓罕菹率ザ鳎 彼淙桓丈先尉筒畹惚簧ǖ爻雒牛??且?酥婆???裨蛎环ㄕ箍?ぷ鳌
众官员齐声道,“?哿ν?摹⒉桓菏ザ鳎
————————————
杨易的三废政策震动江南,骂者有之,恨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没有一个人看好杨易的政策。
连王大宪也深感忧虑,他拉着杨易秉烛夜谈,“知府大人,属下理解你的难处,但你还是太过鲁莽了,废了这三项税收,衙门如何维持运转啊!三饷是朝廷征收的,咱们不收也得给朝廷缴纳……”
杨易不以为然道,“你们少贪污点,有啥不够用了。”
王大宪饱含委屈,“卑职贪污确实不假,但卑职胃口不大,所贪银两仅够维持基本排面。朝廷定下的俸禄实在微薄,我做不到海瑞大人那么清高,只能随波逐流。但老夫心中秉持着为民谋福祉的初衷,极力克制内心的贪婪。以上海之富庶,我若有心,早就百万身家了。而今我和家人还是住在县衙里,并没有多少银钱置办家业。”
杨易听得出来,这位老知县还算克制了,“王大人,我并不是怪责于你,整个官场贪腐成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杨易若不是身家足,恐怕也没什么定力做清官,更关键的是他从没有领过俸禄,没有地方可贪,只是不知道做了知府朝廷会不会给俸禄。
“俸禄太低了,甭说排场,连生活都难保,不克扣点公银怎么生存啊。我大明立国以来,海瑞这般的清官屈指可数。”王大宪贪道,“手下贪污,老夫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过分就不干预。比之江南其他官场,老夫治下的上海县衙算是干净的了。”
明朝官员俸禄普遍偏低,以七品县令为例,朝廷给的年薪九十石大米,随着白银的流通,折算成银子大概四十五两。万历年间,江南大米一两银子购买两石大米是常态,即使经过战乱等因素,大体是这么个折算法。而且朝廷发放的俸禄部分粮食、部分宝钞、部分其它物
第330章另起炉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