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4章亚娘鞋事件[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垦荒带来的收益是明显的,地荒着无一分收益,加之又无须投入,蒋知府和戴熹还是动心了。蒋知府命人寻找、清量荒地,戴熹调度军队和民壮协助土地的划拨,杨易也不停歇,命人给土地被征的农户给予补偿,同时大规模毁林开荒,此时的杨易可没有保护森林的意识。恩威并济之下,土地很快凑齐,在定安到文昌一带。
      杨易命郭连为大总管,刘正明为护卫队队长,招募本地人为护卫,以密丰军标准训练;冯山为副总管,协调官府和民间的各项关系,他是农场军初创时的录事参军,多有计谋;徐家幼子徐尔默善农学,负责种植。
      杨易依然如在东番一样,亲自走访各个黎人社区,友好的为他们送去各种生活物资,嘘寒问暖。如果在后世,很多人觉着这样的做法很虚伪,有骗取选票之嫌,但是在这个时期,这样的走访非常管用,因为在威权时代,甭说中央官员,就是地方官员在百姓心中也是高高的存在。杨易能撇下身段走访黎民百姓,对百姓而言就是莫大的恩典。杨易此举无论虚伪也好,作态也罢,都获得了黎人的好感。
      蒋知府挺好奇杨易如何行事,特意带着部分官员陪着杨易走访,杨易极度亲民让他们感慨万千。杨易拉着百姓的手同他们拉家常,嘘寒问暖,亲自搀扶老人,为他们捶背捏肩,兴致来时,围上围裙为大伙炒几个菜。
      走在田间地头,杨易挽起裤脚,亲自下田同农人一起扶犁;若是有小孩子围观,杨易摸摸他们的额头,给他们送上一块麦芽糖……
      蒋一鸣感叹,攻击杨易的士林大儒个个满口仁义道德,口口声声都是为民,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杨易这样真正的亲民,哪怕是惺惺作态,他们也做不到。因为这些大儒们,心中有着很强的等级感,自恃身份高贵;而杨易呢,在他眼里看不到对普通百姓的那种鄙视感,骨子里视众生平等,这才是他能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没有违和感。
      跟随一起有一位新来的官员崖州知州瞿罕,他是新来赴任的,到琼州府报备后还没来得及赶赴崖州,就跟着一起来“学习”了。杨易的所作所为,让他深感震撼,同时心中有了一丝明悟,或许父母官就应该是这样做的。
      杨易不知道,自己随意的亲民行为对某些官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入夜时,杨易带着几个随行手下就安住在一个黎人家里,其余官员都回县城了。这户黎人住在搭建的竹楼上,吃完饭食已是漫天繁星。
      杨易正同黎人老乡聊家常,发现一个白天同行的官员返回来了,杨易很惊讶,“瞿知州,你怎么回来了”
      这位官员就是瞿罕,回县城的半路上,他想了想又回来了。瞿罕道,“下官陪杨知府体察民情”
      杨易愣了一下,旋即笑了,“我又不是你的直接上官,不用如此。再者这里简陋,蚊虫多,可没什么好体验。”
      瞿罕道,“杨知府都能住,我有什么不能住的呢!身为朝廷命官,体验民间疾苦是应有之义。”
      “坐”杨易招呼瞿罕在自己身旁坐下,“说得好……做官的人常有一句口头禅,为官一方当造福一方黎庶。然而,我们应该如何造福呢?那就是急民众所需,而民众需要什么呢,就需要为官者知道民间疾苦。我们很多官员做了高官以后,脱离百姓,常做出荒唐的决策,荒谬矣!”
     &

第364章亚娘鞋事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