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见到杨易差来的媒婆,露出欣慰的笑意,这也是他的诉求。虽然女儿做了偏房,但值得,绝对值得,他相信慧儿也是真心实意的。
按习俗,沈家女子定亲需要家族里的长辈点头,沈从文担心出岔子,也不经“请示”,自己做主应了这门亲事。其实沈从文的担心是有缘由的,因为受士林影响,沈家家族里很多人也看不惯杨易的行事,他们必然反对联姻。
所以,沈从文乾纲独断,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他的“投资”是正确的。
而徐家得知消息,先是惊诧,而后深思。徐骥郑重其事的召集家族中重要人物商议此事,或许是受西化的影响,徐家对子女的婚姻持宽容态度,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徐骥召众人商议,并不是要搞什么事,而是显示对子女婚事的重视而已。
徐尔妍是徐骥的独女,说是掌上明珠不为过。在常人看来,以徐家的地位,女儿嫁人为妾有损颜面。而徐骥考虑的并不是颜面问题,而是女儿是否幸福的问题。
徐骥整夜冥思苦想,试图从与杨易的交往中来计算女儿嫁给他会否幸福的概率。杨易的传闻他听过很多,评价杨易的人也是毁誉参半,呈极端走向。恨杨易者恨得刻骨铭心;称赞杨易的夸其为大明中兴之臣。
或许是年纪大了,徐骥一想起杨易就如同上了魔咒一般头疼。长叹一声,“只要尔妍愿意,我又何必庸人自扰。”
总体而言,这两门亲事很顺利,沈家和徐家都认可了,并将婚期定了下来。因为杨易要回去同正房徐若惜告知,婚期订到了来年二月。
徐尔妍和沈廷慧得知家族同意之后,也很高兴,这样她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豫园住下来,陪杨易度过禁足的日子。
既然要嫁同一人,徐尔妍和沈廷慧的感情急速升温,以姐妹相称。
杨易感慨,封建社会就是好啊,可以三妻四妾。感慨之余,心中也多了一份责任感,他由衷希望跟在身边的每个女人都能过得好。
……
有两位美女相伴,时光过得格外的快,仿佛眨眼之间,禁足的日子就结束了。杨易觉着意犹未尽,唉,是不是再揍一顿吴昌时,让崇祯延长禁足的日子。
徐尔妍和沈廷慧已经送回家了,杨易命人取下大门口的禁足牌子,大摇大摆从正门出来,守候在豫园附近的大户家奴们纷纷将消息传回各自的主家,很快消息传遍上海。有人捶胸顿足,饿狼出来了;有人欢欣鼓舞,新城地价又要涨了……
出门第一件事,杨易来到上海府衙,官员们早就等待着,见到杨易到来,纷纷上前祝贺,一时间阿谀如潮。杨易笑眯眯的同下属们打招呼,非常亲热。
杨易看见吴昌时尴尬的站着,祝贺杨易的话他说不出口,硬气的话他又不敢说,不来迎接吧又担心杨易以藐视上官为由发难自己。对杨易他是又恨又怕。
杨易心中冷笑,但表面上装作很热情的样子,上去拍拍吴昌时的肩膀,“吴同知受苦了,杨某一介莽夫,行事冲动,看在同僚的份上就不要计较了。陛下也责罚我了,杨某知错,以后定和同僚们精诚合作,中兴我大明。”
看你那样子,是诚心道歉么,虚伪,比我还虚伪。吴昌时暗中大骂一番杨易,表面上却挤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昌时初到地方为官,不懂规矩,望知府大人多多提点。”
&
第382章儒生出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