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尔妍的三哥徐尔路也在物理局从事研发工作,他也是喜气洋洋,“妹妹,项署长、兰行长、宋主事,橡胶有突破了。”徐尔路同他的祖父一样,对自然科学很有造诣,原本跟着梁九从事建筑,后来转到物理局从事橡胶的研发。
众人面面相觑,橡胶也是东家念念不忘的东西,多次亲自参与研发,并提出了很多建议,没曾想也获得了突破。
宋应星从杨易口中获得的信息最多,知道橡胶的用途,他接过徐尔路手中的样品,一块胶垫,用手捏了捏,弹性很好,“弹性不错,和东家描述的差不多,必须要做成筒装,才能用作轮胎。”
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一百年后才被西方科学家重视,开始利用。杨易知道要从南美获取橡胶树太难了,他就独辟蹊径的利用杜仲来研发橡胶。杜仲树在南方属于常见树种,原料不缺,其生产出来的橡胶性能还是不错的,用在普通场合是可以的。
徐尔路嘿嘿道,“正在做模具,很快就能出来。”
兰卓问道,“徐先生,这橡胶何处可用?”兰卓关心的是这玩意能否带来效益。
“用处可大了”徐尔路吐沫横飞,“轮胎,现在的车轮普遍是木质的,没有弹性,坐在车里颠簸厉害,虽然我们装有减震弹簧,但是效果有限。橡胶弹性好,做了轮胎,基本就不颠簸了。”
兰卓抚掌笑道,“太好了,给马车全部装上,马车定然大卖。”兰卓的眼珠变成了铜钱状,作为财政主管,他的压力蛮大的,任何能带来财路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宋应星笑着对兰卓道,“兰行长,还有个好消息,当涂的铁矿石已经投炉炼铁了、当涂的铁矿石品味好,加之我们采用了东家的很多建议,炼铁成本低,以后我们不用大量采购铁器了,省了成本不说,还能大卖。”
沈从文受杨易嘱托,在当涂购买大片山地,开采铁矿石,船运到江东城的炼铁作坊冶炼。在这个时代,铁器可是国之重器,杨易非常重视,在江东城打造的炼铁作坊非常庞大,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炼铁厂。
铁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人都知道。有了充足而且品味高的矿石,杨易为他们勾勒的蓝图将会一步步实现。
项爻挥动拳头,情绪激动,“东家的雄心壮志一定会实现。”在项爻心中,东家的每一个构想都超出了他们的眼界,令人匪夷所思,但是东家的每一个构想都在一步步的实现,这些构想不但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对这个时代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
……
杨易在驶往襄阳的船上得知玻璃和橡胶的消息,当下大喜,思索一夜之后,回信上海,交代他们如何做好营销工作云云。
……
夜幕下的大海狂风巨浪,大雨倾盆。五艘船如同树叶在海浪中摇曳,一个大浪扑来,几乎将船吞没。
船上的水手们冒着大雨操纵船帆和方向,浪太大了,不少水手被晃得头破血流。水手们毕竟长期行走大海,适应了风浪。而船舱内的人则晕船晕的厉害,整个船舱都是呕吐物的臭味,很多人彻底晕了,有气无力的躺在地板上。
“李大人!”船长罗大山看着指南针,操纵着船舵,“风浪太大了,以后这样的天气可不能出海。”
李大人就是李大海,李大海面色苍白,扶着舱壁,“若没有风浪,我们岂能躲过倭寇的巡逻船,冒点风险
第413章革里眼到九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