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3章举荐[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身在保定府的卢象升接到朝廷诏谕,心中泛起一阵苦涩,局势至此非战之罪,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日平台召对,卢象升被任命为总督后,崇祯命太监为其送来内帑银子三万两,赏赐御马一百匹,太仆寺马一千匹,银铁鞭五百条。卢象升感动,誓死驱除鞑虏。
      然而,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
      十月,清军进抵通州,为了遏制清军的嚣张气焰,卢象升命诸将组织敢死队,准备于十五日夜分多路偷袭清军。严令各军将士拼死一战,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令者斩。但是监军高起潜不同意,大说风凉话:只听说雪夜下蔡州的典故,没有听说月夜奔袭,月光皎洁下何以偷袭?道路遥远何以力战?出奇兵宜少不宜多,多路齐发,何以保密?
      高起潜说风凉话也就罢了,这没卵子的东西在多路齐发后把夜袭指挥官总兵陈国威调走,导致明军前后不继,以致功亏一篑。
      卢象升恼怒,但无济于事。为避免高起潜的牵制,上疏与高起潜分兵待敌。崇祯于是把宣大、山西的三万军队划归卢象升,把入卫的四万关宁军划归高起潜。名义上宣大、山西的军队有三万,因为吃空饷太厉害,实际不足两万人马。精锐的关宁军则归了高起潜。
      名为总督天下兵马,实际却只有两万兵力,如何能对抗十万清军。而且处处掣肘,很难获得支持,甚至连粮饷都难以获取,卢象升一腔热情被冰水浇个透。无奈之下且战且退,避开清军锋锐,而侧击清军小股军队,取得小战绩。
      按实力来说,卢象升的战术说得过去,但是崇祯看到的是你卢象升没起到总督的作用,要你何用?
      营帐内,卢象升看着皇帝严词切责自己的圣旨,长叹一声,“圣上啊,建斗才能有限,愧对国恩。可某名为总督,处处掣肘,实领兵马甚少,如何能承担驱虏重任。”
      “国难当头,朝中奸佞当道,唯有我辈泣血沙场了”一个高亢带着激情的声音传来、卢象升抬头看见杨廷麟昂首而来。
      卢象升道,“伯祥(杨廷麟字)不在京师,怎到我这军营来了?”
      杨廷麟将帽子摘掉,盘腿坐到卢象升对面,“杨嗣昌、高起潜、方一藻暗中同满虏议和,我将他们一起弹劾了。杨嗣昌给陛下说我懂军事,调我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打发到你这里做赞画。”杨廷麟虽是文官,脾气可不小,连续弹劾杨嗣昌等人暗中媾和,搞得崇祯头疼不已。结果被杨嗣昌穿了小鞋,打发到前线来了。
      卢象升苦笑道,“到我这里来可没什么好事,风餐露宿的……伯祥啊,你刚烈的性子得收收了。”
      杨廷麟愤愤道,“我堂堂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岂能同蛮夷媾和,大明儿女亿万,岂能惧怕满虏。杨嗣昌此人就是汪伯彦之流,不思振兴,只知媾和,我大明如何中兴!”汪伯彦是南宋权臣,主张对金妥协、投降和阻挠抗战。
      “别人怎么做,我管不了,但身为总督,唯有死战矣!”卢象升站了起来,背负双手,“陛下责罚我出战不力,那我就战吧!无非身死而已!”语气中,带着悲壮的意味。
      杨廷麟听出卢象升决绝的意思,连忙道,“大人可不能轻言死,大人若战死,

第463章举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