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2章不轨之举[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真定府道台衙门被洪承畴征用为行辕,洪承畴、孙传庭、刘宇亮、陈新甲等一众阁臣级大佬均驻节于此。他们掌握着勤王兵马最大的一支,总兵力达十八万。其中十五万是洪承畴、孙传庭从陕甘带来的,另三万是刘宇亮、陈新甲从宣大、山西和边军中抽调的。
      真定府城外,军营绵延数十里,旌旗林立。
      勤王兵马看似庞大,然而精兵劲卒不多,洪承畴和孙传庭心知肚明。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无非贺人龙部、曹变蛟部、左光先部、白广恩部等部、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久经战阵,军事眼光还是有的,这也是他们顶着骂名,迟迟不敢与清军动手的原因。
      在清军面前,明军已经输得颜面尽失,若是再把这点家底搭进去,那真就无力回天了。
      道台衙门偏厅里,四个大佬正在商议军事,承启官将杨易传发的剿寇檄令呈递了过来。洪承畴看到杨易在檄令中要求各军协同剿寇,意图全歼来犯之敌。洪承畴的脸色发生精彩的变化,惊讶、不可思议、不相信的表情轮番出现,良久,他长叹一声,“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打了几场胜仗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孙传庭看到檄令,双眼冒光,旋即又暗淡下去,他也想将鞑虏全部歼灭,但是他知道明军没那实力。
      刘宇亮不悦道,“胡言乱语、误导军事,我大明猛将如云都没能奈何鞑虏,他杨易就敢下这海口?真把自己当孙武在世了。”
      陈新甲冷哼道,“小娃娃,口气不小,武安打了场胜仗就嚣张跋扈,以后谁能制他!……未作督师就妄想调度三军,居心叵测!”
      眼见陈新甲给杨易扣上居心叵测的大帽子,孙传庭道,“杨易年轻气盛,加之报国心切,做事张扬而已,没什么坏心思,诸位大人就不要百般揣测了。再者,国难当头,我们当精诚团结,而不是内讧猜疑……鞑虏兵锋甚锐,京畿遍地烽火。国家需要杨易这样的猛将,故而,我们应多包容、鼓励,而不是自毁长城。”
      陈新甲阴恻恻道,“杨易此子行事乖张,不服管束,就怕赶走了鞑虏,祸起萧墙。”这话说得就阴险了,暗指杨易会谋逆叛乱。
      洪承畴干咳一声,转换话题,“咱们还是议议驱虏策略吧,杨易武安大捷,鞑虏势必放弃西进之路,会转而向东、向南,或者北返,我们这十八万大军,总不能真的做看客,一事无成吧……”十八万大军,一仗不打,怎么向朝野、向天下百姓交代!
      于是,几个大佬坐下来议事,孙传庭主张会师杨易,同清军大干一场。而陈新甲坚决反对出兵,要保存实力伺机而战,至于什么时机合适鬼才知道。大学士刘宇亮悠闲的品着香茗,仿佛事不关己一般,你们爱咋咋地,反正我是打酱油的。洪承畴则默不作声,装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至于听没听进去,谁也不知道。
      孙传庭是急脾气,见自己所有的主张都被陈新甲否决,气得大爆粗口,同陈新甲吵了起来。陈新甲可不是软柿子,动不动就拿杨嗣昌的话来压,张口闭口杨阁部所言。可不嘛,军伍之事,除了皇帝,就属杨嗣昌的话管用,兵部尚书可不是空头职务。
   &nb

第472章不轨之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