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率军抵达真定府晋州,扎营城外。在这里,清军再次围攻密丰的消息传来,秦双、成魁、杜新茗等密丰军将领纷纷请战回援密丰。杨易思虑再三,放弃立即回援密丰的冲动。他首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危,而不是自己那个小家的安危。若是回援密丰,那么他构想的围歼清军的蓝图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他还没有放弃那个幻想。
一路上,杨易都在等崇祯的回音,然而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他只是知道,崇祯尚未定下新任督师人选。何人能做督师,那就意味着朝廷的战略决心。如果主和派的人做了督师,那么和为主,战为辅;如果他杨易做了督师,明军势必同清军决战到底。
一直以来,杨易对官位并没有多大的追求,也从不去争取什么,因为官越大,责任越大。更多的是他不想活得太累,他只想轻松逍遥的过活。但是此刻,杨易就想做督师,统领天下勤王兵马。只有做了督师,才能调度数十万大军,才有机会实现围歼清军的意图。若是,将入寇清军围歼,至少为大明打出十年和平。
只有国家安全了,他的农场才能安全,否则,他总是提心吊胆,担心外敌来犯。这些年,为了农场的安危,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牵扯了他很大的精力。杨易真的想一战定乾坤。
杨易坐在帅帐里,晋州知州陈弘绪带着一众官员前来拜见。杨易得知他们安排了民夫往军营运输粮草,忍不住笑了,“听说刘阁老来你们晋州,你们没让入城,是为何故?”
陈弘绪坦然道,“刘阁老前来督军,不思如何怯敌,反而要求各地官府供应他一应需求,鞑子来了,跑得比谁都快,这样的人不配万民敬仰。如果,我大明将军都同大人这样敢战,何愁鞑子来犯。晋州军民欢迎勇士,不欢迎懦夫!”
杨易眉头舒展,赞扬道,“汝等带领晋州军民抗敌,也值得尊敬。我会上疏为你们叙功。”
……
黍谷山以东数十里之外,山峦起伏。大批清军铁蹄在山区游荡,他们搜寻为躲避战乱隐匿在山区的汉人百姓。凡是被抓住的汉民,或被掳往关外,或被送去密丰做炮灰。
一队清军士兵押着近百名汉人百姓,其中不少妇孺,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这些百姓个个惶恐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稍有迟钝者,就会挨上一顿皮鞭。
在一条岔路口,碰见另一股清军。清军军官认出了对方,恭敬行礼,“参见奉恩将军!”
这个将军扫视了一番,对军官道,“南边有不少汉人,尔等速去捉拿,他们就交给本将军!”
那名军官犹豫了一下,还是领命带着自己的手下向南而去。
将军见他们走远之后,命手下将捆绑汉人的绳索解开,“赶紧逃命去吧!”汉人们惊愕不已,鞑子里还有良善之辈?
将军喝道,“赶紧走……往北去,那边有你们的官军。”
这些百姓向他磕头之后,立马朝北边跑。
将军看见这些汉人百姓走了之后,这才松口气。但是很快他的心又紧绷了起来,因为他看见又一队人马过来了,领头之人朝他露出不可思议的笑容。私放汉人可是重罪,以皇太极的脾气,不死也得扒层皮。
将军本能的握紧了手中的刀,考虑者是否要将他们灭
第474章他是恩人也是敌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