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3章决战局面已成[1/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新官上任三把火,就任总督后,杨易第一把火就是严令进京兵马整军备战,做决战准备。第二把火,严令各地城池务必坚守,坚壁清野,严惩弃城逃跑和怯战的文武官员。第三把火,沿卫河布防,阻断清军北返之路。
      率陕西大军抵达京畿的洪承畴、孙传庭部驻扎在良乡到通州一线,拱卫京师,加上二十万京营大军,京师无忧也!
      洪承畴被任命为副督师,兼蓟辽总督,孙传庭被任命为保定总督。洪承畴对杨易升为总督,自己成为副总督既失望又庆幸,本来自己是呼声最高的总督人选,却被一个资历浅薄的年轻人截胡,心中肯定不痛快;庆幸的是,此时任总督,就要正面面对清军,一旦战败,就可能刀斧加身。
      孙传庭知道杨易是坚定的主战派,得知他被任命为总督,知道朝廷下了决战的念头,他担忧杨易太过于年轻,容易意气用事,万一将朝廷这点家底折腾废了,那大明真就再无翻身之力了。
      杨易的调兵檄令发到了洪承畴手中,洪承畴看了一眼,长叹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杨易这是准备同鞑子决战了,唉,洪某老了,没有这种雄心!”檄令中,杨易调军驻守运河沿线,明显是要阻断清军北返之路。”
      孙传庭看了檄令,良久道,“大人不看好杨易的意图?”
      “伯祥,你以为呢?”洪承畴到,“我们能赢么?”
      “不好说!”孙传庭脸色忧虑,“杨易的策略没有毛病,但我们未必能打赢多尔衮。”战略战术没毛病,但是敌人勇武,明军干不过,再好的谋略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洪承畴捋捋胡须,“名义上我们有二十万勤王兵马,但你知道,真正精锐十不足一,即使加上关宁军和杨易从湖广带来的军队,我们的精锐不过五六万,实难抗衡清军。而且,清军背水一战,有死无生,激动之下,我们更难抵御。”
      孙传庭道,“试一试总是好的,清军再强悍,终究是远征作战,我们占天时、地利、人和,还是有胜算的。再者,杨易任总督,决战局面已成,吾等从命就是。”
      ……
      沧州外,茫茫田野上清军连营数十里,人喊马嘶、旌旗林立,二月份了,天气依然寒冷。从天空俯瞰,仿佛一张巨大的毯子将大地覆盖。再往南看,清军一路走来的道路上遗弃有无数尸体,可以说,清军北返之路是由尸体铺就的,是由累累白骨铸造的。无数被掳掠的汉人百姓受不了严寒中的跋涉,倒在了路上。
      这累累白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也嘲讽着明军的无能。
      清军中军,多尔衮的大纛在北风中呼呼飘扬。
      多尔衮坐在帅帐里,目光阴沉,右手将一封信狠狠揉捏。这封信是明军总督杨易发来的,杨易在信中痛斥清军暴行,严令清军释放掳掠的百姓,否则不放一个清兵出关。
      大清立国以来,八旗兵威震四海、横扫八荒

第483章决战局面已成[1/2页]